
洪三泰(右)为乌木博物馆题词。
吴川民间收藏家陈旭晖迷恋乌木,他花了十多年时间珍藏了近千件乌木作品,并自费建起一间民间乌木博物馆。走进这间乌木博物馆,古木散发出的淡淡幽香沁人心脾,馆内摆放的一件件乌木作品,栩栩如生、势大形美,令人惊叹。
前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学院原院长、国家一级作家洪三泰,专程探访吴川民间乌木博物馆,赞赏陈旭晖对乌木藏品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富有独特象征意义的乌木文化、乌木精神。洪三泰说,他很推崇“乌木精神”,“乌木精神”是一种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的不屈精神,是一种默默坚守、脚踏实地的执着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而这种乌木的精神,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千件乌木藏品:
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漫步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高3层的这个“乌木王国”,各种乌木精美大气,散发着阵阵木质陈香。馆主陈旭晖性格开朗,思维敏捷,他介绍馆内每一件乌木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
博物馆内的乌木藏品,既有略经雕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也有艺术家的巧夺天工珍品。一楼展区,主要的大型乌木藏品有《醒狮纳瑞》《凤凰盘栖梧桐寨》《圣地洞天簇猴王》《孔雀开屏》《涅槃重生》《洪荒之魂》《金鸡报喜》等。二楼展区的乌木藏品主要有《犀牛望月》《啸》《麒麟在此圣人到》《凤求凰》《根根编织世界梦》《神木诞》等。
博物馆里近千件的乌木藏品,如果问陈旭晖最喜欢哪一件,他无法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精工细雕的一件件作品,就像自己的一个个孩子,没有最喜欢,只有更喜欢。他指着作品《醒狮纳瑞》说:“舞狮在我国民间是佳节、庆典助兴表演的艺术形式,有驱邪辟恶、喜庆吉祥之寓意。你看这件《醒狮纳瑞》作品,长5米,宽1米,高3.3米,重约1.5吨,是万年碳化铁力木。这个作品整体似舞狮。舞狮者武步健,动感强,身体上半部融入狮体,舞动狮头,威风八面,霸气十足。狮子背部碳化成完美弧线,从头到尾飘逸自然,刚柔相济,栩栩如生,形神完美结合。”
陈旭晖介绍说,乌木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艺术瑰宝。自然天成的艺术,是人工雕刻无法比拟的,更加弥足珍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欣赏的人不同,从不同的侧面欣赏,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迷恋乌木多年:
建起大型民间乌木博物馆
陈旭晖是吴川吴阳镇蛤岭村人,2007年开始接触乌木,他有个妹妹生活在阳江市,流经当地的漠阳江此前曾发现过不少乌木。乌木质地坚硬,不腐不蛀,它的纹理细腻,光滑如镜,古朴典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深深吸引了陈旭晖。

乌木藏品《醒狮纳瑞》。
此后,他辗转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马不停蹄地寻找乌木的“芳踪”。每发现一块中意的乌木,在没有落订时都会朝思暮想。为了买乌木,他甚至连湛江的房子都卖了。他说,自己在与乌木结缘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经常在深夜时打开灯观赏乌木,什么烦恼都抛之脑后了。
陈旭晖对乌木藏品的痴迷已经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希望邂逅更多的乌木知音。他迷恋乌木多年,心中有一个“乌木馆梦“,决心自费在家乡吴川建一个民间乌木博物馆。为此他足足筹备了3年。此前他在外地购买的乌木,一般都是放在原地,没有搬回家乡。要建乌木博物馆,最大的难题就是把这些巨大的乌木搬运回家乡,但陈旭晖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这项工作。
几经艰辛,陈旭晖的民间乌木博物馆于3年前正式建成,如今共有乌木作品近千件,而且以大件作品居多,馆内最大的一件乌木作品重达6吨,最长9.2米,高达5米。吴川本土有收藏家认为,这些乌木作品,势大质好,稀奇奇妙,使人们真正领略到乌木根艺的魅力,是近年来吴川民间收藏的一大亮点。
著名作家洪三泰:
新时代更需“乌木精神”
当日一同参观的湛江市根艺文化研究会相关人员评价说,该馆馆藏乌木自然根艺,让人产生美的遐想,特别是有的碳化形成的百孔千疮,凹凸嶙峋,婀娜多姿,栩栩如生,让人不由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和精妙。他认为馆内的不少乌木藏品是自然根艺的一束奇葩,不可多得,建议要好好珍惜和保护。
当日,前来参观的洪三泰也称赞陈旭晖对乌木藏品艺术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洪三泰特别看重“乌木精神”。他认为,“乌木精神”,是一种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的不屈精神,是一种默默坚守、脚踏实地的执着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这种“乌木精神”,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像“乌木”一样砥砺磨炼,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洪三泰还现场挥毫,欣然为乌木博物馆题词“铁木铮铮 金泉滚滚”。
陈旭晖说:“十多年来,我投入财力心力,建起民间乌木博物馆,对乌木实施发掘保护及艺术创作和收藏,意在弘扬、传承乌木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自己珍藏的乌木,能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在感受自然法则的同时,领略先祖留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