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黄麻子”移民湛江 土豆卖出苹果价

2020-12-01 09:2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永幸

    “2014年,‘黄麻子’从黑土地‘移民’到广东湛江遂溪县草潭镇的红土地上,克服了水土不服,第一年试种500亩,亩产达到5000斤,每斤卖到1.3元,高出北方市场价格一倍,每亩纯效益达到2000元。”

    日前,《黑龙江日报》以“龙粤合作‘北薯南种’模式结硕果”为题,再次专题报道了“北薯南种”模式。

    “黄麻子”马铃薯是全国第一例薯类商标,“出生”于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其特点是早熟、高产、质佳,被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品种。

    2015年,在望奎县委县政府推动下,由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牵头,组织27户贫困户和多台机械设施,在每年10月中旬南下遂溪种马铃薯,第二年2月末收获,接茬种植青贮玉米,然后4月末北上返乡种大田,实现了“一年忙两季、一年有三收”。特别是种植的马铃薯反季上市、形味俱佳,商品薯每市斤最高卖到1.5元、原料薯卖到1.2元,小土豆卖上苹果价,流转的4830亩土地5个月创收1000万元。

    龙粤牵手 北薯南种

    如今,“黄麻子”马铃薯业务范围已发展到12个省、30多个城市。

    一切从两年前说起——2018年11月,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和引导下,“北薯南种”龙粤合作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创建与推广项目正式启动。

    《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重点工作计划》提出:加强两省在基地建设、农业经营、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理念和先进经验交流,引导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东省扩大马铃薯基地建设。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项目组,以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为基础,引入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及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进“稻-稻-薯”生产模式的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将该模式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2019年,在遂溪县城月镇石塘村龙粤合作“稻-稻-薯”高效生产示范基地稻田冬种马铃薯710亩,获得成功。

    据介绍,通过将马铃薯种植与优质水稻种植相结合,形成“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一年三造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每年3月中旬种第一季,100天左右收获,然后种第二季,到10月下旬收获。11月20日左右种马铃薯。

    随着两地对口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增强了合作社的整体吸附能力和辐射功能。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湛江6000吨异地粮食储备基地落户望奎;望奎县在湛江市开设农产品体验店2家,进驻连锁商超26家,年可销售龙江农产品3000吨以上。

    “北社南营” 风生水起

    黑龙江日报报道称:遂溪县地处北部湾北岸,气候炎热而又湿润,土地沙化属红沙土,特别适宜种植马铃薯,但这里的农民大多以打鱼为生,重渔轻农,特别是冬季土地闲置不少。于是,这里被选做“北薯南种”种植基地。

    草潭镇有2万亩耕地,人均只有0.3亩。参与试种的龙薯联社理事长常庚国建议:把土地集中了,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

    2015年,望奎县委县政府不但出面解决了大型机械运输、用水、资金等问题,还协助龙薯联社与“上好佳”“麦肯”等大公司签订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常年合作经营协议,产品由企业全部收购,彻底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自此,龙薯联社在广东开启了“北社南营”模式:每年秋后,望奎基地马铃薯收获后,湛江基地进入种植季,到第二年二三月份,湛江马铃薯收获后留少量人种植青贮玉米,将技术骨干撤回望奎,准备新一年马铃薯种植。

    联社在广东种植的品种,从最初的马铃薯、玉米两茬,不断扩展到马铃薯、玉米、地瓜、西瓜、火龙果等多品种多茬。东北的大农机有效利用期只有两个月,而到了遂溪,利用期达到10个月。

    今年,常庚国从望奎带到广东33人,其中很多人已经跟他去了6年,也有的成为联社的管理人员,入了联社的股份,每年根据利润还可以分红。

    目前,龙薯联社已由建立初期500农户组成的一个合作社,发展壮大到1700户农户组成四个合作社联合社,已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身的现代化复合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