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11月26日A09版刊登了一则报道《尴尬!近半新生不会扫地》,说的是霞山某小学一年级有近一半学生不会扫地,操作不得要领,汗出了不少,地还是脏的。读之令人惊诧,更有些不可思议。
这一则新闻透露岀几个信息,一是不会劳动的小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占近半数。二是家长宠爱孩子普遍过份,不让孩子沾劳动的边,教育不得法。三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任务艰巨重,欠缺“劳动”,补齐短板,刻不容缓。
孩子连扫地都不会,源于家庭中劳动教育缺失。有些家长一味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满足于学生完成作业,考试得个好分。他们认为劳动作为一种技能,以后长大了自然会做。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的启蒙教育中失去了劳动意识,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到了入学年龄,孩子走进学校后,因为不爱劳动,不会干简单的活,连自理能力都缺乏,难以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试想孩子在家连地都不会扫,又何谈参加学校大扫除呢。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曾有报道说:一个家长上午带年幼的孩子出入五星级宾馆,下午让孩子走进田间地头,用现身说法教育孩子,不好好读书就没有岀路,不能去宾馆享受,只能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活。这种教育极端错误,只会导致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把孩子引入歧途。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的人最美。从小热爱劳动,这应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课程。青少年学生热爱劳动,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营造岀生活的崇高境界。劳动虽然费力辛苦,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强健孩子们的体魄,劳动改变世界,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生命中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劳动可以造就一个人,但不爱劳动则难成合格之人。今后回到家里,当你做完作业,要学会扫扫地、洗洗碗、擦擦桌子,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好习惯。你定会从劳动中收获许多快乐,明白更多做人的道理;你将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你将拥抱成功,健康成长,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