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当天上午,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主办的2020年湛江市“12·4”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宪法与民法典的对话”主题演讲大赛活动举行。(12月5日《湛江日报》)
最重要的法律,应该刻在哪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给出的答案是:“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而作为我国法律中最重要的宪法,也应该大力弘扬,令其入脑入心。今年的“12·4”宪法宣传周,看得出我市相关部门在宣传弘扬宪法精神上下了一番苦工。例如,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主办“宪法与民法典的对话”演讲大赛,光是演讲的主题,就已经把宪法与民法典的宣传拟人化、亲切化,法律一改过去严肃的旧印象,变得生动了起来,大大增强了对民众的吸引力。又如,赤坎区妇联、区禁毒办、民主街道办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国家宪法日暨“关爱女童 护苗成长”湛江在行动普法宣传活动,把对象细分锁定在妇女儿童,宣传内容做到更加有的放矢。更有单位开辟“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发布微信宣传文章,制作宣传片循环播放,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网上问答”等。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湛江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
要让宪法精神更加入脑入心,光有宣传形式上的创新还不够,在宣传内容的挑选设计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加贴近生活。日前,笔者在“学习强国”APP上,看到了长城新媒体集团设计的一组手绘长图产品,主题是“我们的生活离宪法有多近”。不仅形式上采用了手绘图这种新潮好玩的宣传方式,更令人赞叹的是在新媒体内容设计上也紧紧抓住了中青年用户的兴趣点、关注点。其实过去在宪法宣传上一直存在一个难题——尽管宪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现实中,相比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般性法律,宪法更像一种“象征”的存在,感觉其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我们的生活离宪法有多近”这组手绘长图,则很好地抓住这一“痛点”,选取公民从刚出生一直到变老的几个关键的人生转折点,来说明宪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希望有关部门能集思广益,既重形式上求“活”,也力争内容上焕“新”,让宪法精神更加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