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把红色旅游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2020-12-08 09:4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叶舒云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和游客参观学习游览,让我市的各大红色教育基地也成网红打卡点。 (12月7日《湛江日报》)

    12月7日,《湛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报道《我市红色教育基地成网红打卡点》,选取了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黄学增故居、山底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3处“红色坐标”,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湛江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旅游路线推广、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等的新思路、新做法。看完文章,笔者感受到湛江红色旅游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有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近年来,我市各大红色教育基地成了网红打卡点,如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自2015年5月建成开放至今,前往参观学习的人数已经突破了300万。

    红色旅游兴起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持续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让红色教育基地变得“有意思”。例如在革命烈士黄学增的家乡乐民镇敦文村,村中重要地标皆以其名字命名,村中建有黄学增文化科技大楼,村小学更名“学增纪念小学”,黄学增纪念中学也于2016年正式揭牌。当然更少不了黄学增故居里,小小宣讲员们讲述的烽火岁月的故事。这一系列操作,让黄学增烈士的革命事迹更吸引人。

    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市通过举办原创作品音乐节,在坡头海东、金沙湾等地唱响了《碧海丹心黄学增》等红歌,巧妙地将红色文化与本土音乐结合在一起,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通过唱红歌这种方式一代代传下去,原创歌曲的新潮形式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黄学增烈士、关注红色文化。据报道,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钦峰介绍,目前正在酝酿设立黄学增研究所,希望能为撰写《黄学增传》收集到更多的史料。多载体、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的传播,正让湛江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红色文化地标也变得更加有意思。

    在推动红色旅游的同时,相关各方还注意到了通过“旅游+”的模式,有意识地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新的乡村发展模式和消费市场,让红色旅游变得更有意义。例如山底村,便是将村中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结合起来,以“绿叶衬红花”的格局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红色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内生力和持久的现代传承力,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在“绿叶衬红花”的氛围下,不仅山底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成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红,当地百香果、红橙、茶叶、萝卜干、辣椒酱、凉粉草等20多个旅游农产品亦借势走红,立起了湛江乡村振兴的又一标杆样板。

    未来,湛江要继续在红色资源开发上下功夫,特别是湛江日报等主流媒体,要积极参与到“红色故事”的整理、编写与生动讲解中,例如举办小记者红色游、红色故事大赛等活动;利用媒体在现代传播先进手段上的优势,让红色历史可视可听可感。另一方面,红色教育基地也要多与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积极开发文创产品,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百岁老人何培昌:“湛江是个宜居之地,生活很舒心”
  • “爱心助残服务一条街”多元服务温暖开市
  • 报小图·体育|2025年全国青少年游泳巡回赛湛江站举行
  • “运动好习惯,活力大课间”课间操比赛启幕
  • 义诊活动走进遂溪县工业园区
  • 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 开拓创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