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市妇联获悉,省文明办、省妇联近日联合公布了第十五届广东“优秀书香家庭”名单,湛江谢卫华家庭获此殊荣。
谢卫华是一名审判员、国家三级高级法官。谢卫华一家酷爱读书,藏书达六千余册,全家人常常在书房、饭桌谈论读书心得,家中书香满溢,散发着沁人的芬芳,他说,读书是一辈子的好事。
成长:读书为他插上理想的翅膀
1979年,谢卫华在湛江艺校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雷剧团工作。面对单调而艰辛的梨园生活,有的年轻人随意地打发了时光,而谢卫华却抓住时机,通过阅读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谢卫华一位师姐在雷州师专(现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每次下乡都必带好书,谢卫华经常向师姐借书,在演出结束后继续挑灯夜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雨果的《悲惨世界》、但丁的《神曲》、高尔基“人生三部曲”等伟大文学名著,使谢卫华年轻的心灵得以丰富,对青春、理想充满激情和向往。
1999年,时任湛江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的谢卫华曾在《湛江日报》发表《梨园岁月》一文,特别怀念、感恩年轻时的读书生活。“白天练功后,已经十分辛苦,晩上仍捧书夜读,思考人生憧憬未来。正是那个时候,人类一些高尚智慧善良的灵魂诸如莎士比亚、托尓斯泰、雨果、但丁、罗曼·罗兰、高尔基、曹雪芹、巴金等,走进自己青葱的精神世界,滋润着迷茫彷徨的心灵,使思想得以充实并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筑巢:书香代代传家风日日盛
谢卫华的母亲今年已九十三岁高龄,仍坚持每天读书。谢卫华的父亲从六十岁退休至九十岁生命最后一刻,三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完整通读《史记》《资治通鉴》并细致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谢卫华曾在《南方日报》发表《慈父》一文,记述了父亲晚年坚持向上向善、乐于读书的美好生活。谢卫华说对父母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沟通。
阅读一旦养成习惯,便会伴随整个人生旅途,贯穿家庭生活,成为人生幸福的底色。谢卫华回忆,结婚时只有一个书柜,几十年间,搬了四次家,现在家中书房有八个书柜,成为家庭生活最愉悦清净的精神园地。
“读书是婚姻家庭稳定幸福的基石。”谢卫华还这样认为。夫妻二人酷爱读书、孜孜不倦。谢卫华从中专起点一路学习,直至研究生毕业,妻子在他的鼓励与帮助下从高中起点读至大学毕业。妻子常说,最喜欢的家庭氛围是丈夫在书房读书写作,儿子静静地阅读学习,而她轻轻地唱着喜欢的歌曲。
谢卫华与妻子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夫妻二人一起教儿子从小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著作,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从小培树正确的价值观。儿子谢韬正勤奋好学,思想积极向上,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尤为喜欢阅读毛主席的著作,在大学三年级时成功考取法律资格证书,现已成为一名律师。
担当:读书与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
在几十年的法官生涯中,谢卫华见到不少原本十分幸福的婚姻家庭陷入困境、本来充满希望的生命最终走上不归路,这使得谢卫华更加关注传统经典哲学,关注人性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1988年5月,谢卫华曾满怀激情致信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探讨读书与人生幸福快乐的哲学问题。信函发出几天后,竟然收到冯先生的回信,冯先生询问可否将来信公开发表,还赠送其亲笔签名的哲学著作。
“正因为那次通信之缘擦出的思想火花,使我更加热衷于哲学沉思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谢卫华认为,如果每个家庭能读到圣贤书籍,悟及圣贤心音,从中得到生命觉悟,以孝心伺候父母,以爱心对待夫妻,以慈心对待子女,以诚心对待朋友,以仁心对待社会,从善为本,其人生将更加快乐幸福,家庭也更和谐美满。
谢卫华还积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2000年至今,他作为首批导读专家向社会传播读书心得,弘扬雷州半岛传统文化,并在《湛江日报》连续发表十篇文章对雷剧唱腔大师陈湘唱腔音乐特色进行文化解读。今年,霞山区文明办、区作协联合举办“半城雨读书文化沙龙”,谢卫华作为特邀嘉宾分享阅读经验。
多年来,谢卫华将读书、工作、思考、作文融于人生旅途,其一家人也热爱阅读,让读书回归生命实践、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展望未来,谢卫华表示,愿读人间未见书,将读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