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当黄木林大姐将筹集的18000元爱鸟护鸟善款交到梁一元手中。(12月19日《湛江日报》)
“当梁一元领着记者向岛内新植湿地丛林深处行走时,小鹭‘慧灵’像只温驯的小狗,一跳一跳地紧随其后。梁一元戏称,‘别人是遛狗,我是遛白鹭’。”——12月19日,《湛江日报》报道了廉江“桃花岛”上人与鸟之间的动人故事,报道中的这一幕堪称经典。诸如此类的场景还有不少,例如遇见熟人黄大姐,白鹭会“用长喙轻蹭黄大姐的裤脚”,而平时,“像个小宠物般地陪伴在梁一元身边,并和进岛参观的爱鸟人士互动”。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桃花岛”上,人与鸟之间越来越亲近。
人与鸟之间的距离,其实也是人与文明之间的距离。过去,一些人不顾法律条例规定,利用各种各样的器具非法捕鸟。在提高捕猎数量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鸟类的杀伤力度,张网捕鸟更是对鸟类造成“一锅端”的致命打击。因此,人与鸟之间的距离变远了,鸟类基于生存本能畏惧接近人类。可喜的是,在湛江,这种现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打击违法犯罪、拆除捕鸟网具等办法,越来越多鸟类来到湛江过冬栖息。平时在霞山观海长廊、海滨公园等地,我们只要稍微留心,也可以捕捉到这样的画面:老人在公园里边晒太阳边聊天,孩子们在不远处玩耍,几只小鸟在他们身旁自由自在地觅食……这一幅幅人与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得益于湛江人越来越讲文明,得益于爱鸟护鸟的社会氛围逐渐成形。
特别值得点赞的,是梁一元、黄木林这些爱鸟护鸟人士。梁一元自发建起全国首个民间爱鸟护鸟基地,为候鸟义务苦守荒滩僻岛13年;黄木林和众多爱鸟人士一起,正在募集更多资金,希望为“桃花岛”建起一个放生基地,以提高放生鸟类的生存率。在这些爱鸟护鸟人士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爱鸟护鸟意识渐渐深入人心,湛江人的法治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爱护树木、善待鸟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实践。尤其是近年来,湛江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立足生态优势,做好美丽湛江文章,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这才吸引了众多候鸟前来安家落户。
希望越来越多市民能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动中来,能有越来越多“桃花岛”这般爱鸟护鸟之地,能将整个湛江变成人与鸟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