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是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分公司机修段副段长,是全国十四届工会代表,曾获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招商局国际“金质荣誉勋章”、广东省“敬业奉献好人”等多项荣誉,是广东省首批20位“南粤工匠”之一。他带领员工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工作,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港口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广泛赞誉。
作为一名从港口机械维修工转行的机车修理工,杨向东以“学习型”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不放过任何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工作至今记录了30多本工作日记。利用工余时间,他先后考取了大专及本科文凭,并取得了机修钳工技师、机车电工技师、无损磁粉探伤Ⅱ级证书,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和能够独立处理各种“疑难杂症”的“机车土医生”。
2016年,一台机车返原厂中修,在组装后的试运和水阻试验中连续发生三次柴油机主轴颈辗瓦事故,厂家聘请相关专家多次会诊无法查明故障原因。公司委派杨向东到厂方与相关技术人员探查处理措施,他经反复查验,提出处理方案,终于彻底解决了连专家都无法处理的技术难题,为公司和厂家挽回了数十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时费用。
为了确保机车“零故障”,杨向东创新机车整备制度,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利用车站乘务员交接班时间,带领机修人员查询每台机车使用情况,征求机车司机意见,并有针对性地跟车掌握机车车况,通过“望、闻、问、切”,主动对机车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判,实施“事前保养”,把故障杜绝在萌芽状态,改变了“事后维修”时间长、费用高的不利状况。近年来机车完好率远超集团下达指标,为港口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节约维修费用500余万元。他还带领团队摸索开展自主大轮修,五年来共完成机车自主大轮修任务8台次。按40万元/台次计算,可节约外送费、修理费320万元,并有效地缩短了维修工期,保障了港口运输生产。
身为党员的杨向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班前一道题”、单点课、现场故障处理分析、技术攻关等形式,开展技术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技术水平,给他们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热潮。近年来,分公司“出炉”了4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21名高级工,有12人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2014年,湛江港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首个劳模工作室——“向东工作室”,6年来共完成技术攻关项目7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2100余万元,获得多个国家、省、市级奖项。由于成绩突出,“向东工作室”先后被湛江市、广东省总工会命名为“湛江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
在“向东工作室”孵化器作用带动下,该集团公司内部掀起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热潮,至今已成立“忠海工作室”等12个创新工作室。
黄比月:撑起新农村建设“半边天”
黄比月是遂溪县乌塘镇乌塘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使她深刻地意识到:农民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种植,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农业!
2000年,黄比月率先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创建了万亩巾帼南药基地和青松明月花卉基地。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基地种植花卉及南药面积达400多亩,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黄比月充分利用“妇女学校”“妇女之家”,经常组织村里的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学习,定期邀请海洋大学教授、林业部门专家、农艺师到园林基地现场授课指导,使妇女群众提高了种植花卉及南药的技术。其基地被树为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并带动了周边26户妇女群众共同种植3000多亩,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为乡村振兴、为扶贫攻坚,黄比月任劳任怨,走遍了乌塘村10条自然村的每一个角落,访遍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和困难户家庭,带领村两委干部,竭力改变村容村貌。
近几年,乌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建村道20.3公里、建设6座自来水塔、建设36口农业抗旱深井,群众出行更加方便,饮水更加安全放心,农业灌溉更加便利;建立95亩番薯种植基地和65KW的光伏产业基地,目前光伏产业项目已有分红;完成2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工程,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村级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等逐步完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黄比月在工作上热心服务群众,在生活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村中的单亲母亲、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关怀备至。
单亲母亲陈桂芳生有一男一女,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从2005年开始,黄比月一直对其家庭生活、子女读书进行帮扶,还经常为其子女购买衣服等,现陈桂芳的两个子女已读高中和中专。
村中老人陈杰芳,2003年因病致半身不遂,家里也因巨额医药费而生活贫困。黄比月得知后,经常到陈杰芳家中探望、照顾,每次都会送上两三百元慰问金,直到2010年老人去世。老人生前逢人便动情地说:“阿月对我的照顾,胜似媳妇、女儿!”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黄比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自身利益和群众利益相冲突的时候,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
2012年8月17日,在台风“启德”登陆前几个小时,黄比月把原本安排去加固自己300多亩花卉的50多位工人,抽调到农田里对30多亩水稻进行抢收。最后,农民的水稻成功保住了,而她自己200多亩的花卉却遭到台风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40多万元。
黄比月心中装着百姓,身体力行动员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为村中致富“领头雁”,撑起新农村建设“半边天”,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劳动者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