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2020年湛江日报社全媒体通讯员座谈会召开。来自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通讯员代表齐聚湛江日报社,共谋新闻舆论事业发展,推动宣传报道工作踏上新台阶。(12月26日《湛江日报》)
12月25日,在《湛江日报》创刊72周年之际,湛江日报社举办开门办报活动,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召开全媒体通讯员座谈会,与通讯员共谋做好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二是全媒体记者、通讯员一行走进坡头,在基层一线感受坡头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新变化。大兴“开门办报”之风,展现出湛江日报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决心。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这段表述中,一共提到了5次“群众”,其中一头一尾——“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和“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当是全媒体时代开门办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开门办报”,其实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进入全媒体时代,面对众多新兴媒体、商业平台的挑战,“开门办报”这个看家本领、传家法宝不仅不能丢,还应将其与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成为“重塑新主流”的关键一招。在全媒体时代,“开门办报”就是开门办报纸、办网站、办移动端、办公众号。时代在变,“开门办报”的要求也在变。如果说,在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导的传统媒体时代,“开门办报”解决的是“懂你”的问题;那么在全媒体时代,“开门办报”要解决的则是“有你”的问题。从“懂你”到“有你”,最重要的区别在用户参与上。这个“用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就是通讯员队伍。
国内一些报刊,过去都有培养、重视通讯员的良好传统,而通讯员的稿件,也往往因为来自基层第一线,能给报刊带来基层的“活鱼”。但在全媒体时代,因为发布渠道的增多、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下降,通讯员来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自由来稿的“门”也越关越窄。湛江日报社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通讯员“请进来”,让全媒体“走出去”,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中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但这“一进一出”,仅仅是大兴“开门办报”之风的开始,如何“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如何让这份有着72年历史的老报纸实现由“平面媒体”到“立体媒体”“沉浸式媒体”的升级,如何从“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发展到以“媒体+”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依然考验着湛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