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岀行、就医、消费、办事等7类生活场景,提岀20条具体举措,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帮助老人共享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成果。
昨日,赤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举办学习培训班,专题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移动公司的专业人士来了,一边上专业课,一边用PPT展示智能手机使用程序。年轻的志愿者来了,他们一帮一现场指导老人进行手机操作。众多满头银发的老人来了,他们拿着手机,一步一步跟着学,个个倾情投入,认真仔细,收获满满。
一部手机在手,功能多多,能轻松搞定很多事情,语音聊天、视频通话、转发分享、上网购物、定餐……这些年轻人驾轻就熟的操作,对老年人可就比较复杂,有时就成为一道难题,令老人举步维艰,心生畏惧。现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速度加快,但留给老人的传统通道越来越少。如网络订票快捷,一些老人不会;医院预约挂号方便,但老人拿着手机不知所措;外卖送餐上门,很多老人不会网上下单,十分尴尬。智能时代使有些老人感到自己越来越笨拙,越来越孤独。笔者也是位退休老人,每年都要去办理老人资格认证,以便来年领取社保金。以前是递交身份证,按下指模即可。现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递给你一张图,让你自己在手机上操作。笔者倒是没被难倒,很快按要求完成。但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年老眼花,使用智能手机还不太顺手,按图一步一步操作困难重重,他们有的甚至连操作图上的字都看不清,真有些万般无奈,让人心生怜悯。
数字智能时代决不能落下老年人。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网民达9.4亿,其中60岁以上的网民中占9000万,还有1.6亿老人不是合格网民。他们尽管有智能手机,但还不太会使用,还没有跨越“数字鸿沟”。这个偌大的群体还牵动着亿万家庭,绝对不能忽视。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有担当,像这次培训班,可以让众多老人学会操作智能手机,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共享技术进步的成果,这是文明社会的一股暖流,这是湛江播撒大爱的生动实践。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份传统美德要落实到行动中,服务于生活间。这里要特别提醒年轻人,要主动帮助父母掌握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如微信视频通话、微信购物、发红包等。手机运营商要在手机技术开发中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习惯,如研制专门的老年版本手机,在字号、页面设置、功能推送等板块更适合老年群体需求。这其中还蕴藏着巨大商机,谁抢占先机,谁就会赢得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要通力合作,着力为老人构建更包容的环境。
我们的父母已经老去,我们自己也总会步入老年,唯有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优化对老年人群体服务,每个老人才能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路上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