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扫码支付已成为广大市民习以为常的支付方式。如今,在全市多家农贸市场和超市,这个二维码除了收款、支付,又增添了新的功能。据湛江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报道,我市正在推广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创新采用“追溯+支付”的“二码合一”模式,市民只要在已加入追溯体系的商家消费购物,在扫码付款的同时,实时跳转溯源界面,付款后也可以通过微信“服务通知”,追溯店铺所有农产品上市日期、来源地、零售终端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对于肉菜追溯,很多湛江市民早就不陌生。过去在一些走地鸡和红橙、火龙果等肉类、水果销售过程中,就能扫码了解其生产地、营养参数等信息。它利用物联网技术,相当于给肉菜办了张“身份证”,市民扫码就能一览肉菜的“前世今生”,让食品安全有迹可循。特别是在肉食品安全管理中,通过可追溯二维码对肉类产品实现“养殖—饲养—屠宰—加工—冷冻—配送—零售—餐桌”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可追踪性和可追溯性,确保肉类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屠宰和加工环节的信息准确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这种可追溯体系无疑为公共安全又增添了一道“安全锁”,真正实现了“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相比以往,这次我市推广的肉蔬流通追溯体系有个最大的特点——“二码合一”,市民在扫码支付的同时,就可以在“付款”按钮下方看到“查看追溯信息”的提示,“一码两用”让追溯更加便捷。
尽管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个好东西,但能否顺利推广、把好事办好,则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绣花功夫。一方面,是搭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需要流通主体实名管理准入、基础信息采集、生产经营单位档案数据库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事项繁杂。一开始,可能部分菜农、商家会“嫌麻烦”,不愿意参与进来。对农贸市场和超市来说,也相当于多了一道“工序”,自然会增加人力、时间等成本。可能一些农贸市场并不会很积极地推广追溯体系,或者平时只是间歇性、选择性地使用。另一方面,不少市民对食品溯源尚不了解,更没有养成查询的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是逛市场买菜的主力,而他们对这个依托于手机扫码支付的追溯系统,可能存在不会用的情况,如何提高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存在感”,是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对此,相关部门和媒体等,就需要一起努力,扩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宣传面、渗透力和针对性,让更多的菜农、商家和超市、农贸市场把这套追溯体系用起来,也更多地鼓励市民选择到可追溯的摊档购买肉菜,共同努力构建食品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