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廉江市扶贫办牵头、安铺镇老马木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总运营,各乡镇(街道)18家扶贫产品展销中心同时启动的仪式举行。 (1月5日《湛江日报》)
近年来,类似活动在各地纷纷举行,引发消费扶贫热潮。扶贫产品的销售和盈利,怎样才能够更好发展起来?笔者以为,有关部门要全面而长远地看待这个问题,对扶贫产品进行优化。
要深化政策支持。据笔者所知,有条件的省市率先建立了扶贫产品展销市场,陆续建立起一批扶贫产品专区、专馆、专柜,迅速扩大扶贫产品销售市场。相关政策要根据消费扶贫的发展而不断细化,提供更具体细致的政策支持,才能让扶贫产品销售、消费常态化,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效。
要加强科技创新。笔者也逛过廉江的扶贫产品专店,品种品质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当。要让消费者优先选择扶贫产品,不能单靠政策引导,还必须树立质量取胜观念,为扶贫产品增加科技创新因素。应结合乡村振兴,让科研院所专家定期深入贫困地区,指导扶贫产品生产,提高质量产量。贫困地区一般工业污染少,适宜开展新品种培育,要抓紧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只有在土壤条件、技术投入、品种更新等方面下足功夫,扶贫产品才能占领更大市场。
要遵循市场规律。扶贫产品进入市场就是商品,要把扶持力量转化为扶贫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形成扶持、入市、生存和发展的运行规律,才能引导更多扶贫产品在市场上立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政策的温暖、百姓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