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龙家班”再聚首 传承粤西白戏文化

2021-01-10 11:2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劳春林 郑浩然 肖挺

演出前的准备。通讯员肖挺 摄

    1月1日,廉江市营仔镇凌禄镇乡剧场人头攒动,高朋满座,来自廉江、遂溪以及广西合浦等地的粤西白戏“龙家班”徒弟、徒孙再聚首,通过座谈会和白戏表演等形式,缅怀前辈艺术家龙康甫、龙梅卿、龙有略,传承白戏非遗文化。

    粤西白戏深受群众欢迎,演出场面热烈堪比“趁圩”

    据悉,粤西白戏是广东省地方戏,是用粤西白话演唱的民间小戏剧种,主要是杖头木偶戏,演出形式有木偶剧和舞台剧两种,主要流行于廉江西南及毗邻遂溪县和广西合浦一带,是春节期间民俗庆典活动之一。

    粤西白戏这种杖头木偶戏,追溯其起源,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粤西白戏唱词通俗,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伴奏乐器独特,表演淳朴有趣,富有文化艺术特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白戏的唱词结构,基本上是传统的七字句、民歌格式,根据情节内容灵活插入活动句。道白分为口白、韵白、诗白、英雄白等。各种道白的灵活运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其音乐包括板腔、小曲和锣鼓。

    据一名老戏迷介绍,粤西白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盛极一时,每逢诞期或农闲演出,四乡八邻涉水过垌,聚集观赏,人头涌涌,热闹非常。亲戚串门,“细蚊仔”(小孩)担凳号位,欢欣雀跃,爽过过年。小商贩点着煤油灯或电石灯,场边摆卖甘蔗碌、炒番豆、箥箕炊、糯米籺……热闹堪比“趁圩”。

    薪火相传,“龙家班”传承并推广非遗文化

    白戏以营仔一带的戏班较为出名。其中,龙有略出生于粤西白戏世家,到他那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他6岁时就骑在父亲龙和元(艺名龙梅卿)身上手执木偶登台表演,20世纪80年代他的演出得到了粤西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录音带甚至流传到香港、澳门一带。龙有略举办白戏艺术培训班,成立“廉江县白戏实验剧团”,共有男女演员30多人。

    龙有略带领剧团活跃在粤西各地,用真人演译长剧,不断吸收、融汇粤剧等剧种的艺术特色,为丰富白戏的表演程式,为白戏的发展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至今,“龙家班”的徒弟、徒孙仍然活跃在廉江、遂溪以及广西合浦一带,传承并推广粤西白戏这一非遗文化。

    薪火相传,不忘师恩。“龙家班”徒弟、徒孙每年都相聚一起,缅怀白戏前辈,交流白戏心得,传承白戏艺术。1月1日当晚,“龙家班”众人同台演出《八星贺寿》等经典白戏剧目,吸引了当地众多群众踊跃前来观看,场面热烈,其乐融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