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趣班在寒假受家长欢迎。记者张锋锋 摄
元旦刚过没两天,袁女士就为两个孩子选择好了寒假兴趣班。“如果是非寒假暑假的兴趣班,我可能先考虑的是兴趣班的老师资质、是不是真的能够挖掘孩子在某方面的潜力这些内容。但是现在,我第一个问的问题是‘接送时间’。”袁女士选择了一家以“智能机器人”为教学主要内容的寒假班。“差不多十天时间,两个孩子的缴费共计2000元。”可是这并没有解决她的问题。“这只是上午的安排,我可能还要给他们在下午安排一些课程。”
和袁女士有着相似需求的家长,都把大把钱投入到“寒假经济”中。由于寒假时间比暑假要短,所以一般的寒假班都是两周左右。即便是两周时间,很多兴趣培养机构都想尽办法将“寒假经济”的能量发挥到最大。记者了解到,一些钢琴、古筝、架子鼓、小提琴等音乐类培训机构推出了与日常教学不同的“寒假课程”,以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融入声乐表演、识谱等内容,也让家长们欲罢不能。
寒假班成“兴趣托管”,解决家长燃眉之急
假期是孩子们期盼的自由时间,但是也为“上班族”家长带来一个头疼问题:孩子谁看?乐乐妈就是其中之一。她和丈夫都在赤坎区的事业单位上班,有固定并严格的上下班制度。五岁的儿子正在读幼儿园中班,平时由爸爸妈妈轮流接送,寒暑假就被送到湖南的姥姥家去呆一段时间。
“今年,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我们就不出行了。但是这也导致我们缺少了带娃的人力帮忙。”乐乐妈说,她和老公商量后,决定给孩子报一个寒假班。“内容让孩子自己选择,比如乐高或者英语都可以。”她本来以为孩子会强烈反对,没想到孩子听说有乐高玩,就欣然同意了。“我也算是被动为‘寒假经济’助力了吧。”
记者了解到,为了迎合家长接送的需要,有的兴趣班改变了接送时间。以金沙湾某机器人编程为教学主题的寒假班为例,上课时间分为三个:上午9点半至12点半,下午2点半至5点半,晚上6点半至9点半。一位家长认为,这个时间相比平时90分钟一节课的学习时间来说,明显延长了。“一方面,这种以动手为主的寒假班容易让孩子越玩越有趣,时间长一点也不会影响学习情绪。另一方面,这个时间迎合了‘上班族’的接送需求。也算是一种托管了。”
“放养”还是“圈养”?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寒假经济”是不是一种纯粹的商业现象?能否让家长孩子和机构都达到共赢呢?凡事无绝对。有人曾经将“寒假经济”与“填鸭式教育”划了等号,这是不合理的。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寒假经济”就是一些机构为了赚钱给孩子“增加的负担”,认为要给孩子减负就要放弃“寒假班”的选择,让孩子归于田园,归于自然,归于天性的释放。但是,这里所说的“寒假经济”不是学科辅导班的代名词,包括了兴趣班等多方面。
“‘放养’、‘圈养’是两种教育的理念,而不是具体的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虽把孩子交给老人去看管,看上去很是洒脱很‘放养’,但是用很多条条框框去约束,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甚至剥夺了孩子发表自己看法、适当做出选择的机会,我认为这也不是‘放养’。”一位有着11年小学班主任带班经验的胡老师认为,有的家长虽然给孩子选择了兴趣班,但是能够遵从孩子的意愿,结合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有劳逸结合的搭配。“看上去,孩子一直周转在舞蹈、绘画等寒假班里,但是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能够乐在其中,能够吸收这些养分,我觉得这种‘寒假经济’是有益处的。”胡老师强调,家长不能用一叶障目的角度来评判“寒假经济”,而要结合自身(自己孩子)的需求,量力而行,选择最合适的学科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