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

2021-02-07 10:0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广灏

关月(霞山):不能只是“校内”努力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这一纸禁令,终于让争论已久的手机进校园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对于禁止手机进校园,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就连大部分成年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经常因手机刷剧、游戏、看视频等熬到深夜甚至通宵,试问抵制力不足的中小学生又如何能个个做到合理利用手机呢?

更令人担心的是,近年来手机对中小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渐渐浮现。过去笔者曾看过一张漫画《三块屏幕,毁掉一代人》,漫画的主角是手机、平板和电脑。说“三块屏幕毁掉一代人”当然有些武断,但手机、平板和电脑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确实是与日俱增。特别是中小学生都是“00后”,说是“网络原住民”也一点不为过。从出生至今几乎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一起成长,也深受其影响。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太长是会伤害视力的,所谓“防蓝光”其实不过就是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其实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导致孩子颈椎变形、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而看不到的伤害,例如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沉迷网络游戏等,其实也在多年的“积累”中渐渐显现了出来。所以说,禁止手机进校园非常有必要。

禁止手机进校园,不能只顾着“校内”。否则,在学校里不看手机,一回家就机不离手,恐怕保护视力、专心学习都是一句空话罢了。而且,中小学生之所以屡屡将手机带入学校,往往与家长的“不作为”密切相关。有的家长是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以“有手机方便联系”等理由来麻痹自己;有的是过分溺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纵容孩子携带手机;有的则是想着管好孩子、管好手机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管手机的“丑人”应该学校来做。因此,要真正不让学生手机进校园,关键还是要家校配合,无论是校内还是家里,都应该明确合理使用手机的“度”,并让家校管理“接轨”。在这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抗拒心理,甚至为了玩手机跟老师、家长对着干,在学校,这需要老师适当引导,特别是用好心理老师的力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利与弊。而在家里,家长要给多点耐心,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希望学校和家长们能好好商讨如何落实这份《通知》,取得共识,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米苏(霞山):在“细化”上下功夫

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带手机回校这个问题上,花了不少精力,但自觉效果依然不甚理想。一个学生小南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家里奶奶照顾他饮食起居,为了方便联系,家长给小南买了台手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小南用手机来玩游戏,有时玩得入迷,从课间休息玩,到中午不睡觉玩,再到后来凌晨两三点还在玩,上课集中不了精神,老师讲什么他也听不进去。而他奶奶对手机不懂,对他更是没法管。还有一个学生小白,一开始只是拿家长手机来看看动画片,后来软磨硬泡让爸妈买了一部手机,有时甚至带回来学校,上课也偷偷拿出来瞄几眼。成绩因此一落千丈,但家长教育了一番,也没收回手机。这让我们做老师的很是为难,不知道怎么管才好。应该说,教育部出的这份通知,为学校和老师们撑了腰,以后管理手机就按规矩办。

《通知》虽然给出了管理的大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在“细化”上下不少功夫。例如《通知》中说,“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这个“确有需求”怎么界定呢?不用说学生,现代社会哪里不需要手机?坐公交要扫码,骑公共电动车要扫码,进入公共场所也要先查码……在码码通行的时代,没有手机简直是寸步难行。而且,大部分学生也确实有联系家里的需要啊,有些家长也想着,反正到了学校交给老师保管就行了,于是《通知》在一些家长看来,就变成了“可以带入校园,但禁止带入课室”。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禁止”?这不是又回到了以前的老套路吗?老师确实是多次强调了不能带手机回学校、不能上课玩手机,但又怎样知道学生有没有带、有没有玩呢?不能翻学生书包、不能搜学生身,那么学生偷偷带了,又该怎样处理呢?有些学生是把手机上交了,但其实那是台“僵尸机”,没卡不能上网的旧手机,真正玩的那部还在他手里,瞒天过海了怎么办?另外,因为带手机到课室上,给学生处分、记过,那家长同意吗?类似的操作层面问题很多,所以学校要把这个《通知》落实好,必须制定出细化的方案。

钟娜(霞山):家庭教育更重要

邻居的大哥哥自从上了初中就沉迷于手机。在得知这个信息之前,我周末带小妹妹去找邻居小哥哥玩时,都担心会影响大哥哥学习。但邻居低声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不是在学习,在看手机”,语气里全是无奈。因为沉迷手机,大哥哥的成绩一落千丈。为此,邻居痛定思痛,决定中考后送他去一所颇有名气的全寄宿中学,因为该中学早已全面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校内提供电话给孩子与家长联系。邻居寄希望于此,期待大哥哥能戒掉“手机瘾”,早日把心思重回学习,能在三年后考上本科。

对于邻居的决定,我在态度上是支持的,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的决定没有错。但是我内心是不置可否的,因为我认为孩子能否戒掉“手机瘾”,重回学习正轨,不是仅仅依靠“禁止带手机入校园”就能成功的,更需重视陪伴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

很多孩子迷上手机几乎都与缺失父母的陪伴、亲子间的交流有关。邻居家就存在这种状况,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邻居既要忙家庭事务还要忙兼职工作,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偏少,加上父亲角色的长期缺位,两人未能很好地了解孩子内心感受,在家庭教育未能给予孩子更多更好的指引,这也就导致了孩子倾向于选择手机以排解心中的孤独寂寞。

我曾建议邻居和孩子好好聊一聊,但她认为不会有什么作用,她害怕适得其反,会导致孩子叛逆,于是宁愿选择顺其自然。对比,我深感难过,因为我始终认为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律意识、正确的价值观等等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

相比之下,闺蜜的做法就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闺蜜夫妻俩一直坚持经常陪伴孩子,舍得放下工作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给他支持和鼓励。当孩子被手机游戏吸引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引,适当安排时间。当然一路走过,双方也有过争吵、烦躁、抵触,但还好都能一一携手度过,渐渐远离了“手机成瘾”的烦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