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雷州市调风镇千亩凤梨基地开耕开种,一边是农机“突突突”翻地,一边是工人忙着插种果苗,广阔的红土地呈现“半江瑟瑟半江红”,场面蔚为壮观。(2月28日《湛江日报》)
2月28日,《湛江日报》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报道很是亮眼——雷州“新农人”用工业思维激活农业,成功打造从基地到市场的“两点一线”销售链,通过举办凤梨节、参加农产品交易会等一波操作,进一步叫响了雷州凤梨的品牌。新农人、新业态、新思路,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跃然纸上。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大幕开启,这是新征程的关键五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务必抓紧抓实“三农”工作,须臾不可放松。湛江是农业大市,发展农业拥有气候、土壤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湛江市委、市政府早谋划、早部署,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湛江跨越发展的“四大抓手”之一,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答卷。时代的车轮,如今来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关键节点,推动乡村振兴,湛江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
推动湛江乡村振兴,特别需要关注“新农人”与“新业态”。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农人”投身于农业农村领域,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热潮澎湃。这些新农人成长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拥有更新的创意、更强的商品意识。从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到创新工厂的“农创客”,再到互联网上的“带货人”,他们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农业创业创新的主体人群。如《湛江日报》报道,雷州“新农人”不仅带回了经验与资金,更关键的是带来了“工业思维”——利用“留渠”的技术,让机械进入田地参与种植、施肥、田间管理、采摘等工序;利用电子监控及计算机运算等数字技术,随时监测基地里凤梨的生长状况;每个凤梨还有对应的二维码,供消费者溯源……我们推动乡村振兴,就应该大力培养“新农人”,让湛江农业迸发创业创新的朝气与活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湛江农业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乡村多重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在这过程中,尤其要用好“新农人”的力量,催旺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报道中,雷州“新农人”就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举办2020首届雷州半岛凤梨风情节暨农产品上市营销投资对接大会,吸引百果园这样的大型水果品牌商进驻合作;跟每日优鲜、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及广州江南水果市场、嘉兴水果市场等水果批发市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线上线下多渠道拓展销路;到重庆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叫响雷州凤梨的品牌……借势借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雷州凤梨将成为湛江乡村振兴的一面崭新的“金招牌”。
广袤农村,广阔天地,培育新农人、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湛江必定能成就一片“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