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审批“开绿通”、办事“只进一扇门”,遂溪县行政服务中心获众多企业点赞——“在遂溪办企业,简直太爽了!”
(3月8日《湛江日报》)
一头连着企业群众、一头连着办事部门,行政服务中心在便民惠企、提升政务服务含金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一地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水平。
近年来,各地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上自然就下足功夫。有的地方将旧址翻新,营造“高大上”的即视感,有的地方着重服务升级,努力把“一窗通办”搬到“云”上。3月8日,《湛江日报》就介绍了遂溪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情况,并用了企业家梁思桥的一句评价作为标题——“在遂溪办企业,简直太爽了!”
企业群众办事,还有什么比一个“爽”字来得更痛快、更舒心呢?一个“爽”字,简单、直白,却称得上是企业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极高评价。一个“爽”字的背后,是遂溪营商环境的大提升。
“爽”,一字千金。拆开来看,内里以“人”为中心,横撇点捺中藏着一套精妙的“加减乘除法”。
——在环节上做“减法”。办事“爽”,首先指的就是“爽快”。为了减少群众办事环节,遂溪县行政服务中心推动“多门”变“一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位于大厅正中央的9个综合服务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将县直11个部门的294项审批服务事项的收出件纳入一窗受理。群众办事,只需进服务大厅“一扇门”即可;厅内办事,只需将资料交到“一扇窗”即可。报道中有个绝佳比喻:好比一条生产线,群众负责给“原料”,然后在末端等待“成品”,中间的生产过程“全封闭”,群众无需参与。
——在监督上做“加法”。办事“爽”,除了快,还要够“清爽”。所谓“清爽”,其实就是办事过程中不用找人、不用托关系、不用给红包,亲而又清。为此,遂溪创新性地利用监督上的“加法”来推动办事流程的改革。据报道,一开始个别部门拖拖拉拉不肯向窗口授权。于是,遂溪县纪委监委高悬问责利剑,哪个部门在改革中不作为、慢作为,将作为“蜗牛奖”的线索上报。业务办理过程中,哪个流程超出法定时限的,也作为“蜗牛奖”线索上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业务办理的高效率就是这样“加”出来。
——在服务上做“乘法”。为了让重大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等落地更快,遂溪县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投资审批绿色通道服务站。投资企业在开办、立项、报建、验收等阶段,可以享受全程帮办、前期指导、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特事特办、跟踪回访等保姆式服务。用企业家的话说,这种是“VIP服务”,“坐下不到一小时,事情就办妥了。都是工作人员在后台跑,不用我动身”。正是服务上的“乘法”,让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得以“乘风破浪”。
——在作风上做“除法”。从报道的诸多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遂溪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特别:“他们就像航空公司的服务员”“所有窗口人员皆侧身而坐”“人一来,茶就到”“一下子没有了距离感,比玻璃还透明”……类似评价,反映出工作作风的“除旧布新”。好作风与好环境相辅相成、互为转化,好的工作作风带来了营商环境的风气一新,优化了的营商环境,让工作人员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初心使命。
行政服务中心的变化、遂溪营商环境的优化,企业家和老百姓是看在眼里、爽在心里,沉淀成满满的获得感。希望各地各部门能从这个“爽”字中有所启发,加以借鉴,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大提升;也希望遂溪县行政服务中心能在这个“爽”字的“加减乘除法”上再思考、再琢磨,特别是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做好“爽”字中的“人”文章,把这个群众点赞的“爽”塑造成党建品牌、服务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