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在霞山水质净化厂举办“守护生命之源”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公益宣传活动。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当此之际,宣传培养爱水护水的良好习惯,营造珍惜水资源的良好氛围,更显其中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无论是过去的“溪水合流,民遂利之”,还是今天的以水定城、以水定产,都足以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水汽充盈,但由于地形过于平坦,缺乏高山屏障,所以水汽过境一马平川,难以形成地形雨,素有“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说法。且湛江降水量的月分布不均衡,与农业用水有一定矛盾——每年4月至9月为多雨季节,10月至翌年3月雨量较少,干湿季节明显。临海却季节性少雨,这是全国罕有的气候现象。为了蓄水防旱,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湛江建库开河,在雷州半岛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供水网。时至今日,经过改水治旱、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河长制、碧水保卫战等努力,湛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有所提升,在建的湛江引调水工程更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供需矛盾等问题依然存在,珍惜、用好水资源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题。在生活中,我们依然要绷紧节水之弦。据测算,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月流掉1至6立方米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浪费现象大量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认识不足,护水节水的自觉性不够。宣传节水,不能只在水日、水周,而应成为一种新常态,贯穿于中小学校教育与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在地表水数量不足又容易受到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的可行性,特别是雨水和海水。在雨水的利用上,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像海绵一样把雨水留住,待到用时再“挤”出来。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在世界上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有的城市用海水冲洗厕所,大大缓解了淡水资源不足。
另一个需要我们特别重视起来的,是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对湛江而言,一方面,是要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思维,统筹谋划治水;另一方面,是把跨行政区、跨流域的协同治理更加重视起来,争取形成更大合力。在今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中,不少地方都把参观污水处理厂列入“常规动作”,这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很有帮助。但对于更多市民而言,更关心的其实是自家水龙头的出水干不干净、敢不敢喝。不避难点、正视问题,才能更有利于湛江水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