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是森林火灾高发时段,为防止森林火灾发生,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规定,特向全市发布森林防火禁火令。 (3月24日《湛江日报》)
清明节前后,民俗祭祀、春耕生产用火增加,进山踏青活动频繁,野外违规用火增多,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为此,市政府发布《关于发布森林防火禁火令的通告》,规定在4月1日至4月12日期间,湛江市行政区域的林地及距林地边缘30米范围内禁止七类野外用火行为。24日的《湛江日报》,除刊登《通告》外,还配发了“森林防火必备常识”,列出了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等内容。
森林防火年年讲、反复讲,但森林火灾仍然有,甚至对一些地方来说,每年清明前后总有一两起“有惊无险”的火灾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乎自然与人为两个诱因。而据媒体报道,2010年—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97%以上。而在人为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灾中,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炼山造林分列前4位。这些人为因素中,绝大多数也是由麻痹大意、防火意识淡漠、没能充分认识防火重要性所引起。而其共同指向,是在森林防火的宣传上还不够普及、还不够到位。
每年一到森林火灾易发高发期,湛江各相关部门就会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防火安全弦绷得紧紧的。但如果在宣传普及上没有同样的紧绷状态,那么源头上的控制就很难出效果,更不用说“防火于未‘燃’”。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缺乏森林防火的相关宣传。即便有,也是说教式的发布多,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不高。因此,接下来的宣传重点应该在新媒体上,通过警示教育、情景演绎、漫画视频等方式,做到全年龄段覆盖,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防火,做到不漏盲区、不留死角。尤其是从去年开始,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渐渐升温,不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文明祭扫的宣传。同时,要做好中小学校的森林防火教育,以期收到“小手拉大手”的效果。另一方面,要严明职责分工,加强互动联合,尤其是要把村镇的基层力量重视起来。一些村里不仅有自己的义务救火队,还有一批防火宣传员,要发挥其作用,让防火宣传进家串户。
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唯有把宣传教育做得更全面,让人人绷紧“防火弦”,才能筑牢森林“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