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雅塘镇大人岭村的沃柑种植基地。 记者 刘冀城 摄
秋日的廉江雅塘,处处绿树红花、莺歌燕舞。行走在乡间,放眼望去,但见村落秩序井然,村居鳞次栉比;而在村民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也是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自信满满的气质。
近年来,廉江市雅塘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获表彰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系统的关键。近年来,该镇扎实推进“党建+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建设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通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全镇基层党组织活力;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今年初,雅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为湛江市唯一上榜者。作为一个镇级单位,能获得“国字号”金字招牌,难能可贵,其间也体现了雅塘镇委、镇政府在这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和努力。
据了解,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导向,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目标,坚持“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理念,依法调解、及时化解,2016年至2020年共调解纠纷568宗,成功化解555宗,调解率100%、成功率97.7%,为保障当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监管,做好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程序把关,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今年来集中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座5场,集中观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片24场次,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从党史中汲取乡村振兴动力,激发乡村振兴工作活力。
夯实基础,交通更便利
日前,记者行走于雅塘乡间,但见硬底化道路纵横交错,村场规划有致,村中公园、路灯、休闲广场等设施齐全,小孩在玩耍,老人在闲聊,构成一幅幅美丽祥和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镇、村建设,该镇先后投入创建资金1600多万元,建成生态文明村86条,其中湛江市生态文明村49条,宜居村庄1条。近年来,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那百大桥、红坎桥、榕木山桥,推进“县道X674”建设,打通雅塘至金山工业园区交通,拉近雅塘与横山、营仔等镇的距离,加快推动雅塘融入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投入资金1620万元,建设水泥硬底化乡村道路30余公里;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的6.5米宽4.3公里的江城路于2017年7月建成通车;累计投入360万元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清运体系,151条自然村全覆盖、无死角,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打造雅塘镇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和居住环境;投入106万元修建路灯、路牌和购置垃圾收集运转箱;投入835万元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35000多名群众安全饮水问题等。
同时,以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能量。该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工作。全镇有湛江市创建生态文明先进村10条、湛江市生态文明创建达标村57条、廉江市生态文明示范村6条、廉江市“星级文明户”224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产业兴旺,七彩雅塘入画来
日前,一场秋雨把田间地头衬托得更加清新翠绿,在雅塘镇,瓜果飘香、家畜兴旺,呈现一幅幅丰收画卷。
在百丰山村红美人柑橘基地,黄绿相间的果子压弯枝头,技术人员正查看果子的生长情况,憧憬着丰收的喜悦;在大人岭村柑橘基地,已经泛黄的果子缀满枝头,丰收在望;在松树下村罗非鱼养殖基地,村民正在围网捕鱼,鱼跃人欢……
近年来,该镇以产业为载体,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除了保持传统农业产业项目,如1800亩供港蔬菜基地和8000亩甘蔗传统种植外,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脱贫攻坚产业项目。针对该镇连片地块多、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等特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广东宇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南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廉江市聚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廉江市果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在该镇大人岭村和百丰山村发展沃柑种植等项目。目前,该镇柑橘种植面积达4000亩,带动当地就业300多人,预计投产后每年产生经济收益达2000万元。同时,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切实解决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树起了标杆。
“之前,我们镇农业产业比较单一,基本是纯色调的甘蔗和水稻。经过近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我们镇已经变成七彩田园了。”雅塘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目前培育了沃柑、红橙、番薯、水稻、辣椒、百香果、生态猪、黑山羊、罗非鱼等一批特色种养产业,并推动了种养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下一步,将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契机,推动甘蔗、辣椒等传统优势种植产业升级改造,打造沃柑、火龙果等一批新兴产业,抓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塑造品牌;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拓宽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