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记者从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管理局了解到: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9月11—17日,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举办了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据9月18日《湛江晚报》)
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当下,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普与老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现代科学的传播手段可以更加快捷、传播形式可以更多样。
从报道上看,我市科普宣传一改生冷、呆板等单一的说教模式,以更“潮”、更“萌”的形态抓住眼球、直抵人心,有效满足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促进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这些做法值得总结提升。科普面对的是公众,要点在于普及,最大程度地体现喜闻乐见是重中之重。尽管科普知识专业词汇颇多,但科学理论并非高高在上,很多科学本身也是很有趣的。只有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公众才能明白;只有传播的方式更加新颖直观,科普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强。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需要科普工作放下“高大上”的架子,多一些幽默元素和鲜活表达,搞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普及活动,譬如别开生面的擂台赛、现场PK赛等,进一步做精做深做活科普宣传。
新一轮科技浪潮扑面而来,让科普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全民“恶补”科普知识应当成为必修课。一方面要增强科普意识,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纳入公共补缺中,通过公共职能的延伸、公共管理的完善,让科普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制度化、法治化;另一方面要创新科普形式,既要“求新”,寻找符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喜爱的新方式;更要务实,真正贴近公众的日常生活,实现更精准、更优质的科普,使之更加活泼、更有生命力。现代传媒时代,我们并不缺传播方式,关键看职能部门做不做、如何做。
我市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只有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创新发展才能获得更牢固的社会基础,湛江的科技实力才能与日俱增。把湛江打造成一座充满好奇心、求知欲的科普之城,需要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创新形态,这是一篇值得探索和发掘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