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民生实事是怎样变“实”的?

2021-09-29 10:2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飞腾

今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专题视察活动,全力推进10件民生实事有效落实。(据9月27日《湛江日报》)

9月27日《湛江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让每一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通讯报道,向我们展示了2021年湛江十大民生实事的变“实”路径。

这个“实”字,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二是齐合力、强监督的“实干”;三是惠民生、暖民心的“实效”。具体地说,就是把民众关切的“急难愁盼”,转变为“待办清单”上的民生实事,然后通过“实干”求得“实效”的过程。这其实也是一个把民生实事“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过程,其中的变“实”路径很值得探究。

在民生实事的变“实”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民生实事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市人大常委会促成了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在“谋”的阶段,促成“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今年年初,在市十四次人大八次会议上,400余位市人大代表从12个候选项目中,投票决定市政府2021年重点实施的十件民生实事。这是我市首次以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年度民生实事。票决民生实事的过程,其实也是确定监督项目的过程。而确定监督项目,是人大监督的“头道工序”,其作用就是确保人大监督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关注民生。所以,“怎么确定”“确定什么”,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让代表人民的人大代表票决年度民生实事,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意,实现了政府与代表、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第二个变化,是在“干”的阶段,促成“从旁监督”向“主动推进”转变。“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监督的效果。”正是基于此认识,市人大常委会促成了人大代表从“从旁监督”到“主动推进”的角色之变——据报道,今年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10个视察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担任视察组组长,对10件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这些专题视察不是“一查了之”“一听了之”“一问了之”,而是由若干个环节构成的闭环系统——深入项目一线明察暗访,现场“挑刺”,及时梳理汇总反馈给政府,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它解决了如何从“项目清单化”到“清单责任化”的衔接问题,逐渐构筑起以人大监督推动责任落实的全过程责任链模型。

第三个变化,是在“成”的阶段,促成“完成任务”向“终成实效”转变。过去衡量一件民生实事是否完成,往往是看能否按时按量完成年初“清单”上的目标任务。据报道,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在12月份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10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这就把关注点更多地落在了“群众点不点赞、叫不叫好”之上。民生实事是否办出了“实效”,不再是职能部门“自己觉得”,而是看“群众觉得”,群众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民生实事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完善项目后续运行、维护、管理和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机制建设。这种做法,能确保民生实事不仅是“一年之计”,更是能让群众长期受益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在这三个方面变化中,又始终有一点是不变的、贯彻始终的——以人民为中心。在“谋”的阶段,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民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为了人民”;在“干”的阶段,主动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是“依靠人民”;在“成”的阶段,以群众点不点赞、叫不叫好为考量标准,是“让人民满意”。正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二字贯穿全过程,人大监督才会更“实”,民生实事才能变“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