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赤坎老街游客大增。据赤坎区相关部门初步统计,国庆黄金周头两天,赤坎老街迎客近3万人次。(10月3日《湛江日报》)
凭借着一部人气网剧《隐秘的角落》,今年的国庆黄金周里赤坎再次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爆款。仅仅两天时间,赤坎老街就迎客近3万人次,而且从报道来看,游客多是自发而来,拼成了“旅游团”,抱团“打卡”。赤坎老街一跃成了湛江网红旅游的“顶流”,令人惊叹。
如何让“网红”长红,考验着赤坎推进大文旅开发的智慧。报道中,赤坎有两点做法是值得点赞的。其一,是在短短几十米的老街集市中,添加了诸如民俗手作、特色小吃、手绘明信片等文旅产品,让老街游变得丰富起来,相互配合之下能“圈来”更多“粉”并转化为有效的落地消费;其二,是组建了一支以社区党员、老街坊和学生等1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免费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导游、讲解等服务,让游客在了解湛江特色、老街文化的同时,进行“二次引流”,助力湛江全域旅游。
要进一步释放赤坎老街的“网红”潜能,必须在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上下功夫。
过去,随团跟着导游走的赶鸭式旅游,已经渐渐淡出文旅市场的主流。看看时下年轻人“打卡”赤坎老街的方式,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拍照,更是一种基于获得感的自主选择,一种休闲,一种放下,一种深度体验。来赤坎“打卡”游客主体的变化,决定了我们文旅开发方向的变化。
这些跟着网剧来“打卡”的游客,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事感”和“角色化”,以及两者共同营造的“沉浸式”体验。近几年,许多城市景区都推出了“沉浸式”文旅体验,火爆的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最近,这个大唐不夜城又推出了新的互动方式,让“李白”出唐诗上句,游客对下句,对出即可获赠肉夹馍。笔者看抖音视频,来自上海的一位游客对答如流,就连“李白”都频频作揖点头,游客笑称以后吃肉夹馍就会想到西安,想到和“李白”对诗。这种热闹的气氛、新奇的乐趣自然令人着迷,但游客更在乎的是“梦回大唐”,与“李白”对诗。其中的“故事感”与“角色化”体验,是“爆灯”的。
随着AR、VR、MR、互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应用,“沉浸式”成为热词,不断为沉浸式文化产业的创新拓展提供新思路。上述的“沉浸式”文旅体验,还是局限于产业内部的革新。未来,随着大文旅开发与大数据应用的融合,“沉浸式”文旅体验应该是更具科技感的潮流玩意——通过场景营造,配合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贴合甚至超出游客生活体验的“故事感”,以游戏、音频视频、戏剧、游乐设施等营造新的情景“角色化”,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体验。
在“流量”正当道的全域旅游时代,好的文旅资源不仅需要挖掘整理,还需要包装曝光,更需让人体验有感。期待赤坎老街和湛江各地的景区景点都能增添更多“沉浸式”元素,推动更多“流量”生成并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