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医疗资源下沉,以大数据、5G+为医卫健康保障赋能,我市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工作正在走深走实。近日,记者从廉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获悉,该科室最新引进的一项基于5G应用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将胃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作为试点使用的短短两个月内,该技术辅助医生提前筛查发现了三例早癌患者,为基层医师注入了“强心针”,切实增强当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记者走进廉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访中了解到,“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简称“内镜精灵”)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以大数据为支撑、采用5G+远程辅助的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可对消化内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规范医师的内镜操作,并实时辅助医师提示可疑病灶,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该项技术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上岗”了一年多的时间,今年初开始向全国医院尤其是县级人民医院推广,并启动覆盖全国各地区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项目,旨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8月17日,在工信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公示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中,消化内镜领域只有3个项目入选,该项目赫然在列。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胃癌患者尤为重要。然而,检测胃部肿瘤的关键一线工具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加上不同医生的技术水准差异,非常容易造成临床上早癌漏诊。”廉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孙相钊主任告诉记者,该院引进的这套消化内镜辅助诊疗系统,已然成为了他们科室医师的“第三只眼”。
孙相钊主任操作着系统上的胃镜检测模块来演示,当有盲区被他故意漏掉时,屏幕上立即以语音、文字和图标提示出来,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细小息肉和异常病灶,也没有逃过人工智能的“火眼金睛”。孙主任说,“短短两个月内,已经有三个案例是通过‘内镜精灵’辅助医生查出疑似的癌变组织,最后取下活检化验确认的。俗话说,每发现一例早癌,就能挽救一个患者、幸福一个家庭。”
据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所率领的课题组仍在不断调整、改进模型以便更好识别胃肿瘤。于红刚最新发表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的研究表明,该套人工智能AI辅助内镜检查,可将胃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新医疗技术逐步应用于我市各级基层院,为湛江加快打造面向粤西和北部湾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凝智聚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