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雷州“新愚公”黄日林: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助力千年古村新生

2021-10-12 10:21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曹龙彬 通讯员戴李春

英罗村漂亮的“观田长廊”。   记者 李嘉斌 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黄日林也不例外。

每天清晨,他准时起床,到村子的“观田长廊”跑跑步,吹吹风,看看五色田园变幻,偶尔飞过一群白鹭,点亮了这片优美的田园画卷。

“为什么我返乡常住,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黄日林在城市生活多年,近年毅然返回生其养其的家乡——雷州市客路镇英罗村,自掏腰包1100多万元建设家乡,以愚公移山的韧劲和勇气,让曾经几乎成为空壳村的村庄焕发新活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古村沧桑,常住人口锐减

英罗村位于客路镇西南部、南渡河上游。古时,这里曾是一个港口,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据村民介绍,古港历史有上千年,曾经因“三多”而闻名遐迩。即:人多,清朝时期该村就多达1000多人,当时在当地属于最大的村庄之一;姓多,曾有十几个姓氏;钱多,旧时当地水运发达,客商云集,仅杂货店就有9间。

随着南渡河水运行业的没落,该村也走下坡路,有钱的迁居城镇,没钱的迁居邻村。此外,英罗村的300多亩农田处于低洼之地,农作物常年遭遇水浸,农作物的失收让村民的生活大打折扣,更加剧了村民搬迁的速度。渐渐的,该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到2015年达到极点,村庄只剩下20多人住在村里,包括六七名留守儿童、六七名老人和六七名青壮年,好多年村中都没有新建一座楼房,俨然成为一个空壳村。

“再这样下去,英罗村还是一个村庄吗?”2015年的一天,黄日林回到村庄,看到当时村庄的景象,内心感到非常焦虑,决不能让“村不像村”的状况在英罗村延续下去,自己一定要主动站出来,努力建设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必须让家乡重新“活”起来,一扫过去颓败的样子,重新打造成为一个对村民充满吸引力的强大磁场。

“愚公”投入上千万元建设家乡

理想很丰腴,现实很骨感。当时,该村村场因为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坑坑洼洼,断壁残垣遍布。面对一片片废墟,清理整治谈何容易?更难的是人心,因为旧屋各有其主,想统一思想集中处理,就得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

期间,黄日林和村干部黄发才等人走家串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花了一段时间终于做通过了工作,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村场的整理建设工作于2016年正式启动,但力度最大一次是2017年11月份。当时,黄日林雇了4辆勾机和8辆运输车进行作业,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将这180亩的村场平整完毕。其中,单是从外面运载土料回来填平坑洼之地就高达2000多车,土料费用和租车辆费用花了30多万元。“愚公移山难,我们清理整治村庄更难,贴钱贴力还是小事,最难的是得民心,所幸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当年的村场清理整治,比当地政府后来全面推开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早了一年多,可以说英罗村开了雷州乡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先河,树立了榜样。”黄日林笑笑说。

“只有修好路,我们才能有出路!”黄日林常年在外打拼,深知路通财通这一道理。整理好村场后,他筹集资金为村庄建设了总长4公里、宽5米的硬底化道路。目前,英罗村的硬底化道路贯穿全村,甚至延伸到田间地头;3600米高深宽广的排水沟渠纵横交错,利导农用水、生活污水畅通排放;曾经杂草丛生、坑深不平的180亩村场被填平后进行了绿化;村前建起标准化足球场、篮球场;全村安装起230盏太阳能路灯;村中23个点装设监控摄像头……在黄日林等人的努力下,英罗村的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正朝着美丽新农村的方向迈进。

年近六旬的黄日林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对建设家乡的施工要求非常严格,追求杠杠的质量。他举例说,当初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文化楼配套的停车场时,先是对地面进行平整,然后将绑扎好的钢筋进行敷设,最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地板质量有保障,才不容易开裂。

近几年来,黄日林为英罗村投入建设资金高达1100多万元。“这都是林哥自掏腰包啊!”英罗村村干部黄发才告诉记者,黄日林有一段时间资金困难,为了顺利推进村庄建设项目,还向银行贷款,甚至跟朋友借贷来建设家乡,爱乡之情可见一斑。在黄日林的带动影响下,村民积极出钱出力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2019年村庄建设文化楼,村民累计捐款40多万元。此外,村干部和村民一有空就参加村庄的义务劳动,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党和政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时不我待,必须只争朝夕。”6年的“驻村”生活,人变黑了,头发变白了,但他仍无怨无悔,“返乡之初,我就思考过一个问题,是花一千万元为孩子在大城市买一套房,还是用那一千万元挽救一个空壳村,最终我选择了后者。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选择建设生我养我的家乡”。

振兴乡村,千年古村繁华将再现

村场建好了,村庄漂亮了,如何让英罗村充满活力?黄日林跟村干部认为村庄只有人气旺才能焕发生机,并想方设法让村民回村建房居住。

他们除了耐心动员外出村民外,还推出了一条激励“政策”——黄日林向生活困难的村民做出承诺:“愿意向回村建房的村民借4万元到25万元不等的建房款,等到借款人手头宽裕之后再还钱,没有设定期限。”这些年来,英罗村近50户村民陆续回村建房。黄日林也履行承诺,向40多户生活困难村民借出建房款近200万元。

“最让我高兴的是,今年春节,回村过年的人增多了200多人。”黄日林说,花这么多钱能够留住乡愁,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往后还会不断建设家乡,吸引更多村民回村工作生活,因为无论走多远,家乡都是永远的根。

产业兴,乡村旺。早在2019年,英罗村就引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到该村流转240多亩坡地建设百果园基地,大力开展榴莲菠萝蜜、沃柑、荔枝等特色产业。目前,连片沃柑绿油油的枝头挂满青色的果实,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个个青色的“小灯笼”,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一些市民前来观光游玩。

“美丽乡村英罗村的品牌逐渐打响,这些离不开客路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离不开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无私付出,更增添了我们建设好英罗村的信心和动力!”黄日林说,作为雷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该村已经成功打造百果园观光基地,建起了1.6公里的观田长廊和1.2公里的小长城等景点。下一步,准备沿着南渡河打造一河两岸田园景观,计划开发民宿、温泉、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吸引更多人进村观光消费,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立足本土特色,做强乡村旅游。依托百果园基地、养殖基地、粮田基地等资源优势,一个新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正在崛起,千年古港英罗村繁华将再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