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创作的油画《暖阳》系列三(布面油画)
作为2021湛江艺术季的活动之一,由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指导,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湛江书画院承办的“写意湛江”优秀书画作品展日前在湛江书画院举办,展出书法、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五个类别作品70件,主题突出,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术性,呈现了我市书画创作欣欣向荣的景象,彰显了艺术“新力量”。
创作队伍年轻化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创作队伍年轻化。和以往的专业艺术展相比,本次展览鲜见本地知名老艺术家的作品,参展的几乎都是新面孔,许多作者甚至是首次有作品亮相市一级的展览,而呈现出的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充满活力,让人期待。
据了解,参展作品全部由线上征集而来,只要是湛江籍的艺术家,不限年龄和资历,一切由作品说话。线上征集面向社会,打破了原来以邀请为主的征集方式,吸引了许多年轻艺术家踊跃报名,得到了全市美术书法工作者积极响应,各级书协美协、各大专业院校以及书画爱好者踊跃投稿,甚至有的是外地求学的在读学生。湛江艺术季工作组织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征集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评出70件入展作品。在参与的61名作者中,40岁以下32人占52.5%,尤其是版画和书法两大类别年轻化阵营尤为突出:版画8位作者8幅入展作品,40岁以下7人占87.5%;书法17人21幅入展作品,40岁以下14人占82.4%。
年轻艺术家有活力、有潜质、有想法、勇于创新,创作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技法多样,作品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疫英雄、生态建设等重大主题,弘扬主旋律,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术性。从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国家、民族、社会各个领域的热点和焦点,从大的视角或者小的切口,以娴熟的技巧、创新的手法、多彩的笔墨,生动刻画和反映时代的前进步伐、体现人民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作品质量学术化
本次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从艺术院校毕业,接受过严格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基础扎实,传承创新,习古而不拘泥于古,紧跟时代创作理念、审美观念,创作出的作品不仅融合时代,而且作品质量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湛江是“版画之乡”,版画创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几代版画人的共同努力,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沉淀了深厚的土壤。传统的湛江版画以线刻为主、铺以色版,风格样式以对物体大概况大提炼为主,内容多是“就地取材”,常见的是描绘渔民耕海劳作的场景,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而本次展出的版画作品,题材广、刻画精致,更加注重作者自我生活与精神状态相统一的画面氛围。
程林养创作的版画《书山有路之中国书法》
《书山有路之中国书法》的画面以书法为背景,一堆书籍错落堆积,有如小山。作者程林养生于1994年,是云南艺术学院版画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平时喜欢看书,相信“书山有路”,而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书法也是“书山”通向文化自信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水印木刻版画技法形式进行表现,营造出光影深淡、墨色浓淡的画面,乍看以为是一幅刻画精细的素描。他告诉记者制作这幅作品的基本要素与流程:先将要印刷的绘稿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水性颜料涂于印版,再覆以纸张,通过印刷工具擦印得到图像。
“我在云南艺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水印木刻创作,主要学习游宇老师的水印木刻创作技法和观念。游老师的水印木刻学习则是师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陈琦教授。又加上研究生阶段我的导师郭浩教授对创作时题材、构图、色调各方面的指导而形成现在的作品面貌。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我的作品面貌。”程林养说。
廖影倩创作的版画《破晓》之一
廖影倩的《破晓》采取了三联画的形式,三幅画既能同时组合成一个大场景,同时又能单独作为一个作品呈现;画面集中了湛江城市的显著标识:“三帆”、喜来登、法国公使署旧址、轮船、飞翔的海鸟、椰林、正在崛起的建筑……这些标识性的城市元素被有序在组合在画面中,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城市,活力与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廖影倩是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她采用了黑白木刻的表现形式,采用凸版,用刻刀去除画稿中空白的部分,只留下有形象的部位,然后再裹上油墨拓印到纸上,形成黑白灰的画面,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表现湛江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以及发展现况与前景。
周宁创作的版画《你是谁,为了谁》
《你是谁,为了谁》是一幅抗疫题材的黑白木刻版画(凸版),画面是一位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正在专注地做着纪录。作者周宁是廉江三中的一位教师,他以三角刀为主的线条表现,刻画出医务工作者尽忠职守的精神,背景则采用了新技法,以铁丝代替刀,让背景灰暗而不黑,突出人物形象,效果甚佳。
除了版画,油画作品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赵阳的作品《老街系列》以赤坎老街为题材,画面构成感强,用多种肌理方法表现老街的斑驳老旧,尤其是画面中那片落在老建筑上明亮的阳光,营造出了温暖幸福的生活氛围。
作者赵阳是湛江科技学院的一位副教授,在湛江生活工作了十几年,喜欢老街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生活气息,主要以湛江老街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画中的老街,既有曾经的繁华喧闹,也有当下的静谧沧桑,粗狂不失典雅,婉约饱含浪漫,满满的烟火气息记载着街心的故事,每一个“隐秘的角落”都独具画味,散发着怀旧的人文气息。
“写意油画是当下国内油画界都关注的课题,从近两年国展展览情况可以看出,油画与写意精神相结合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方向。我的油画创作也在追求写实到写意的转变,例如,在色彩上是主观色彩的表达,关注的是整个画面的色彩关系,而不是对照现实中的色彩;注重肌理的运用,肌理效果在国画油画综合材料中越来越受重视,浑然天成的肌理效果既是画面趣味的表达,其‘似与不似之间’更是意象精神的体现;借鉴国画、版画等画面效果,模糊各画种之间的界限,画种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添彼此表现效果的多样性,也能促进油画民族化的审美进程。”赵阳说。
创作内容时代化
书画家们坚持以精品创作奉献人民,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作品形式多样、主题突出、艺术特色鲜明,涉及红色革命、人文环境、城市变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疫英雄、生态建设等题材。
许志爱的油画作品《坚守》,通过刻画码头锚链,表现坚守工作岗位,奋发有为的精神;何堪英的油画《恬憩》,展现的是海边滩涂一群自在的水鸟,有的觅食、有的展翅、有的戏水,一幅和谐景象,倡导了生态环保的理念。邓宁的国画作品《梦回故里》,描述了美丽多彩的乡村图景,画面流淌着脉脉温情;吴模的油画《海洋情怀》,表现了夜晚船舶归港的宁静景象;朱柏的油画作品《渔休人不休》,表现的是夜晚渔民在船头前织网的忙碌场景;金永航的国画《岁月老街》由四幅小品组合而成,分别展示了老街不同的四个场景,新旧对比,有怀旧,也有期待;毛益的国画《秋韵》,缀满枝头的红石榴散着的秋天成熟的气息,几只鸟儿站在树枝边的石上静静栖息,显得富足、安宁……
这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源于生活的不同场景和片段,引人共情与共鸣,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湛江艺术新力量的活力与潜力!
作品欣赏
陈田有(坡头)/作
陈田有(坡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