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红树林——家园的“守护神”

2021-11-04 15:11 来源: 作者:记者 陈彦 何有凤

它们是我们身边最平常的存在,对于在南部海滨城市长大的我们来说,它们平常得就像空气和水一般,随处可见。

它们又是最不平凡的存在,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引以为傲的滨海风情也许会在某一次的大风大浪中变得满目疮痍。

它们就是处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的“海上绿色长城”——红树林。它们牢牢扎根于泥土之中,手牵手、臂挽臂,以刚强的身躯缓冲、化解海浪的巨大冲击力,防风消浪、固岸护堤,成为我们家园的“守护神”。

【“海岸卫士”守护人类家园】

涨潮时,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青翠的树冠。

退潮时,红树林的枝条和身躯便会显现在海滩。

它就像“海岸卫士”一样,静静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硇洲镇的港头村、黄屋村、梁屋村三条村,不仅居住着1000多名岛民,海边还环绕着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岛民们从小就在红树林的保护中成长,在红树林里观鸟、赶海,乐趣无穷。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天然的绿色屏障,水土不流失,大风大浪来了,我们也不用担心。”说起家门前的红树林,硇洲镇干部窦来好充满了感激之情。

地处靠海的雷州附城镇北家村,站在村边向海望去,密密层层的一片“绿色屏障”将北家村环护起来。这是北家村与周边村庄共享10余公里的红树林滨海湿地海岸线,也是雷州占地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滋养着北家村的9个自然村、1100户北家人。

当地村民证实,2015年超强台风“彩虹”登陆湛江,雷州沿海村居遭受巨大破坏,但“有红树林的保护的地区”,明显受影响更小。这片10公里的红树林滨海湿地海岸线,正是帮助北家村应对台风等气候问题的法宝之一。

“如果不是这10公里的红树林,我们脚下就算是钢筋混凝土防波墙,也很难承受台风的冲击。”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王静今年来到北家村参与启动北家村红树林社区保护项目时,站在红树林边的土堤坝上感慨说。

“我家门前就是一望无垠的大海,一直以来,是这片红树林保护着海堤,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免遭台风和风暴潮的侵害。这片红树林,更有着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家住廉江市车板镇龙头沙渔港的何女士说。

龙头沙渔港位于雷州半岛的西北部,连结海南、越南、东南亚等地,海上运输条件优越。靠海吃海,她的父亲以前经常出海打鱼,甚至出国进行远洋捕捞。每当碰上台风等恶劣天气,很多渔船就会纷纷回港停泊,港口的那片红树林,就像父亲强壮的臂弯,环抱其中,将渔船保护起来。

在保护村庄不受台风等灾害侵扰的同时,红树林还为鱼、虾、蟹、鸟等生物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家门前的那片红树林,成为了小时候她和同村孩子们的乐园,潮涨潮落,都有不同的乐趣。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地球上唯一的蓝血生物、国家保护动物——鲎,在20多年前,却是极为常见的,大大小小的鲎拖着长长的尾巴、穿着“坚硬的铠甲”,在这片红树林里嬉戏。涨潮时分,白色的海鸟在红树林上空盘旋飞翔;潮水退去,各种颜色的螃蟹在红树林的淤泥里挖洞吐泡泡,小小的鱼儿在小水坑里游来游去。

在她的心里,总是对红树林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情。多年来,她去过营仔镇、高桥镇以及广西的红树林景区等地参观,对红树林了解越多,她越是感到深深的震撼。在廉江龙头沙渔港另一头的营仔镇龙营围,堤岸呈带状生长的红树林有八千多亩,连片生长的有两万多亩。红树林的别样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九洲江畔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走进高桥红树林景区的“海底走廊”,穿梭在莽莽苍苍、密密匝匝的观林小径之中,不禁令人惊叹红树林品种之多、树龄之长、林相之美,隐藏的动物千奇百怪。红树林,不愧为令人称奇的“海上森林乐园”。

【红树林——防风消浪“制胜法宝”】

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成为与海洋同行的风景线。

长达1.7千米的湛江观海长廊,南北两端分别接壤海滨公园和渔港公园,是著名的“湛江八景”之一。观海长廊的红树林栈道,吸引了无数人前去观赏。在霞山,这里既是防风带,又是景观带。

特殊的生态环境,使红树植物形成了复杂的地上结构,包括红树林地表支柱根、呼吸根和茂密的植株。为了防止海浪冲击,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当潮水经过红树林时,红树林可通过波浪破碎和摩擦损耗等有效化解海浪冲击力。同时,红树植物的根系不断向海延伸,还能够使淤泥不断增加,土壤逐渐形成,实现促淤造陆,既能避免海洋近海湿地径流所带泥沙流失,又能缓解海浪对海洋近海湿地的侵蚀。

红树林是海岸线的一道天然屏障,它以茂盛高大的肢体筑起一道道绿色的长城,减少风暴潮、台风等海洋灾害为沿海城市造成的损失。有研究发现,大约100米宽、1000米长的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能够抵御10-12级台风,这是人类所有钢筋水泥制造的标准海堤都无法比拟的。红树林是名副其实的“抗风先锋”“海岸卫士”。

1996年9月9日,“9615”号超强台风正面登陆湛江,同时在广西北部湾英罗港卷起巨浪,停泊在红树林内的350多艘渔船受到红树林的庇护全部安然无恙,而停泊在红树林外约200米的海滩上的40多艘渔船全部覆灭。红树林巨大的防风消浪作用可见一斑。

2003年7月,台风“伊布都”在广东省台山市登陆。调查发现,有红树林保护的近5000米长的岸线堤坝安然无恙,许多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堤坝则被冲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对东南亚、南亚沿岸多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但泰国拉廊红树林保护区岸边房屋却是完好无损,相距仅70公里的没有红树林保护的村庄则受损严重。同样,面对台风袭扰,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红树林也在减轻海堤损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湛江经开区民安街道西湾村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四面环海,仅靠龙西大堤与东海岛相连,村场处于低洼地带。该村村民清楚地记得,每当台风来袭前,全村村民都要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

作为西湾村村民日常出入和生产的唯一一条“生命通道”——全长9.2公里的龙西海堤,南起民安镇龙舍村沿海,经西湾村东至国营红旗盐场沿海,确保着西湾、龙舍等村庄1.6万人、1.3万亩耕地、2万亩鱼虾塘的安全。而龙西大堤前面,有着长达1.39公里、面积约300亩的红树林。

“每次刮台风,龙西大堤凡是有红树林护卫着的地方,堤坝都完好无损,而没有红树林的地方,就容易发生崩塌。”湛江经开区国土资源局林业高级工程师叶卓杰还记得,2014年台风“海鸥”曾造成龙西大堤7处崩塌,西湾村被海水倒灌淹没全村受灾。

他指出,红树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它的滞留、消浪、促淤功能,使之成为护堤固土保护家园的“海岸卫士”,是海岸生态防护栏的第一道屏障。“可以说,红树林为减少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当前,政府和当地村民已签订了共管协议,探索红树林修复与养殖耦合的模式,共同管理好、保护好当地的红树林。”

【你守我家园,我护你成长】

“红树林是我们家园的‘守护神’,它时刻保护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也要好好呵护它!”千百年来,居住在海边的居民世世代代深受红树林的“恩惠”,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去保护好这座“生态长城”,并且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的队伍中去。

2020年9月8日,由硇洲岛旅游协会、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共同组织了“国际海滩清洁”联合净滩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齐聚硇洲镇北港管区大浪村,一起走上海滩,清理垃圾。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海洋真的很美丽,但是看到沙滩上的生活垃圾,真的很心痛,特别是红树林上的海滩本来那么美丽。”志愿者苏琦说。

今年6月28日通车的调顺跨海大桥底下,就是成片成片的红树林。为了保护这道“绿色屏障”,施工方中铁大桥局在建桥过程中就坚持文明施工,钻孔桩施工产生的钻渣由专业单位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细心呵护水体和红树林,所有建桥人以“绣花”功夫在湛江湾上勾勒一笔生态绿,让长虹与白鹭齐飞。

大桥施工期间,常常可以看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周边环境却依然宁静祥和。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随风摇曳的水草,肆意生长的野花,振翅翱翔的小鸟……岛上的原生态与现代化的大桥相映成趣,拿起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水墨画。

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东雷高速。东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桥跨越通明海片区,背靠中国最大红树林海岸。大桥以S型路线拐弯连接西岸,而画出的这一笔优美的曲线,仿佛怀抱着东西两岸的红树林。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海岸线上红树林的原生态,东雷高速多次实地考察。经过择优方案,选择让通明海特大桥以“S”型绕道百年红树林,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粤西人民大海中的“金山银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与此同时,湛江经开区正围绕保护性开发利用,配合东海岛产业园(扩园)生态环境导向片区综合开发(EOD)项目,推进东海岛文旅开发。

当前,经开区全力建设东海岛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围绕“红树林保护性开发利用,产学研结合”主题,开展红树林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前期工作。经开区建投集团已启动通明海红树林开发相关前期工作,研究红树林修复增种、湿地公园申报选址和片区交通提升等核心问题,未来将以红树林保护性开发为建设核心,探索生态旅游、绿色金融及乡村特色产业三大发展板块。

海陆之间,我们与红树林,彼此守护。

(来源:湛江云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