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老朋友禾花雀又来作客

2021-11-14 15:0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刘金凤

一度销声匿迹的黄胸鹀(俗名禾花雀)又现湛江。通讯员 王大勇 摄

一度销声匿迹的黄胸鹀(俗名“禾花雀”)又现湛江!日前,湛江市爱鸟协会志愿者在做巡护时,在雷州湾发现了极危鸟类黄胸鹀。

黄胸鹀,雀形目、鹀科、鹀属,这种体型娇小的鸟类,体长仅14-16厘米,体重不足30克,胸部金黄色的羽毛是其重要识别特征。黄胸鹀繁殖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越冬于中国东南沿海、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每年春秋两季迁徙期间都经过我国大部地区,栖于大面积的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这种鸟的食性随季节而不同,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迁徙期间主要以谷子、稻谷、高粱、麦粒等农作物为食,也吃部分草子和植物果实与种子。

在上世纪中期,由于黄胸鹀的数量太多及危害农作物等原因,一度成为鸟类学家关注的热点鸟类,没有谁能想到,这种鸟类有一天会走到濒临灭绝的地步。经2015年研究表明,欧洲的成年黄胸鹀数量仅剩120-600只,种群数量较十年前减少了99%。在其传统的越冬地东南亚各国,黄胸鹀的数量也急剧减少。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黄胸鹀的评级由“濒危”升为“极危”, 距离下一级“野外灭绝”只有一步之遥;2021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后,黄胸鹀成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短短的二三十年间,黄胸鹀的数量为什么急剧减少乃至濒临灭绝边缘?专家分析其原因:人类的口腹之欲是主要因素。由于黄胸鹀长期以来被当成危害农业生产的鸟类被大量捕捉,很多挂在山里田间的鸟网让它们难逃厄运。另外,黄胸鹀赖以生存的农田数量减少,湿地面积缩减,以及农药大规模普及使用,也是其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过去,黄胸鹀曾经是湛江的老朋友,每年10月至11月份飞临湛江,当地也有吃禾花雀的习惯,这种常见的候鸟曾一度难见踪迹。近几年,随着禁止捕猎以及群众生态意识的增强,湛江地区又现黄胸鹀。据湛江市爱鸟协会专家介绍,2018年也发现过黄胸鹀的身影,虽然数量极少,但总算看到了希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首根海上沉桩
  • 非遗项目式学习成果亮相“5·18国际博物馆日”
  • 百名中学生共绘“鲜美湛江”
  • 首航!湛江钢铁—越南海防国际班轮航线开通
  • 霞山区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
  • 港城大花萱草绽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