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港湾美不胜收。 记者 张锋锋 摄
当黎明的曙光照耀在红土地上,湛江吴川机场航站楼披上银甲,等待着向世界敞开怀抱;东海岛上,世界级钢铁、石化产业园的生产装置昼夜不停,在建项目快马扬鞭……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回5年前,半岛大地是这番景象:新机场的设计方案还在纸上反复修改,湛江人的出行计划中还没有“高铁”这个选项;中科炼化项目所在地还是一马平川……5年既是弹指一挥,也足够让一座城市发生量级转变。从发展边陲、交通末梢,跃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湛江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中的定位持续提升,达到历史新高度。
关怀·厚爱
——这是国家和省重视湛江、赋予湛江崭新发展使命和机遇的5年
一重又一重惊喜接连而至,一份又一份“大礼包”送到手上:
2017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湛江被列为北部湾中心城市;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湛江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7年12月,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将湛江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8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正式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明确要求湛江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8年10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提及湛江,充分肯定湛江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亲自给湛江发展把舵领航,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要求湛江加强与海南自贸区对接合作、相向而行。湛江发展定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新高度;
2020年1月,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全力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
2021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赋予湛江重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区、陆海经济通道重要节点、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等重大战略定位,赋予湛江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湛江建设大型产业园区,并推出一揽子更加精准的要素保障政策,其含金量之高、突破性之强、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些年,省领导对湛江发展始终牵挂在心,多次在湛江关键时间节点作出指示批示。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到湛江开展调研,给湛江把脉定向,要求湛江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融合发展“四篇文章”。省政府主要领导定点联系湛江,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给予悉心有力的指导支持。
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到“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从“与海南相向而行”到“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湛江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每一个定位都字重千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工作的充分肯定,寄予了对湛江发展的无限殷切期望。
胸怀·目光
——这是湛江从国家大战略和区域发展中摆位置、找动力的5年
发展定位空前提升,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然而,机遇和潜力从来不会自动转化为发展成果和美好现实。
如何走好新时代湛江长征路,十一届市委在谋划工作中,始终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战略考量和决策部署——
湛江心怀感恩、倍加珍惜,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厚爱支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把系列重大机遇转化为湛江高质量发展的明显成效。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实施方案》,将省支持湛江加快发展的专项文件20项重点政策事项进一步细化为102项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努力让“施工图”“作战图”变成“实景图”。
始终自觉把湛江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进行战略考量和系统谋划——
摆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跳出湛江谋划湛江,跳出湛江协调联通周边,把湛江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主动扛起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区(港)等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始终努力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推动自身发展——
充分挖掘放大湛江的比较优势,尤其发挥湛江港作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的优势,以唯一地级市身份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贡献;发挥湛江处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北部湾经济区等国家战略交汇处的区位优势,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对接服务“双区”、两个合作区、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发挥湛江作为全省经济新增长极和临港大工业发展主战场的产业优势,重点加快推动4个投资超100亿美元重大项目加快投产、持续增效,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湛江力量。
沉着·内练
——这是湛江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拼搏进取、实干奋进的5年
“礼包”不会从天而降,惊喜不会无缘无故砸到我们头上。为什么是湛江?
在这极不寻常的5年里,十一届市委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扛起使命担当,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一股自力更生的韧劲,打赢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一场场大战大考,苦练内功,厚积薄发,以奔跑奋进之姿跨入新发展阶段,用实力说话,赢得了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厚爱和青睐。
5年之间,湛江的不懈努力获得连连捷报——
2017年,湛江钢铁一期全面达产稳产,树起国内发展钢铁先进产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迈过3000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江湛铁路通车,湛江迈入“高铁时代”;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2019年,以唯一地级市身份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复,湛江成为广东第3个进入全国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城市;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开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3号高炉开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2020年,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圆满完成全省最重的脱贫攻坚任务,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开港;广湛高铁动工建设;中科炼化一期投产;湛江综合保税区获批并全面启动建设;
2021年,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建成;湛江吴川机场建成完成试飞;调顺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以“快、准、狠、稳”的硬措施,迅速夺取吴川疫情防控攻坚战胜利……
回想奋斗历程,梦想照进现实。倾注心血、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奋力追梦的湛江人尝到了“圆梦”的滋味。
拥有4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的湛江,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
波澜壮阔的交通大会战在红土大地生动上演,湛江交通建设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不仅拉近了湛江与周边地区时空距离,更拉近了湛江与“领跑者”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湛江的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在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推动下,湛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中国城市商业魅力百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在脱贫攻坚战中打出漂亮仗的湛江,进入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乡村经济发展最活、农民生活最优的大好时期……
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湛江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湛江,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双向奔赴、越靠越近。
兼修·名扬
——这是湛江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的5年
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要达到副中心水准,城市“软实力”也要与之相匹配。5年来,十一届市委凝聚全市智慧与力量,“软”“硬”兼修,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湛江人的地域归属感、自豪感越来越强。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新增银帆公园、东菊公园等68个公园,城市绿色空间进一步拓展;世贸人行天桥等一批市政项目建成使用;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
群众办事越来越便利,实现网上办理率96.63%,开办企业0.5天办结,新开办企业“零成本”;
民生实事办得“走心”,城镇新增就业38.4万人;新增学前、义务教育学位23.5万个;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搬迁至新院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绿色名片越擦越亮,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SUC项目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三,“湛江蓝”成为常态,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
依法治市深入推进,通过平安创建和扫黑除恶,城乡治安和综治维稳形势呈现平安稳定;
城市魅力充分彰显,全国电视观众通过《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领略到湛江热带滨海风情,不少北方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热门网剧《隐秘的角落》带火赤坎老街,14岁湛江姑娘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一跳成名;疫情期间妥善安置湖北籍人员1000多名,“温厚的湛江人”得到了中央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徐闻菠萝IP火爆全国,走出国门;喜提“中国金鲳鱼之都”海鲜美食新名片……
入选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十大新兴海岸休闲城市、中国十大“舒适之城”、“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50强、热门顺风车直达沿海旅游城市前十……颜值与内涵并重的湛江,将越来越多城市名片收入囊中。
回乡投资20多年的湛江乡贤陈宇,深切感受到湛江城市形象、营商环境、人民素质的提升。“年轻时候在外面打拼,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来自哪里,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很有底气地说:我是湛江人!”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新的赶考路上再创佳绩、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