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亮灯行动”锻造干部实干作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只为点亮百姓心中那盏灯。(2月11日《湛江日报》)
当人造卫星第一次从太空中获得完整的地球夜景开始,人类便通过这张夜景图的光斑密集程度来判断城市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和那些各种各样的指数相比,这个方式既形象又直观。“亮灯”,成了文明、发展、希望等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近段时间,坡头力推“亮灯行动”,照亮了海湾东岸。所谓“亮灯行动”,是指2021年11月以来,坡头区委要求镇(街)班子每周两晚常驻所在镇(街),让机关大院的灯亮起来。各镇(街)书记带头行动,带动职工干部利用夜晚“亮灯”时间或值守岗位、或走到群众中去,察民情、办实事。
灯亮起处,覆盖了原本“基层社会治理‘白天人难找’”的真空,点亮了民众心中对解决“急难愁盼”的希望,闪耀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
那么,在这场“亮灯行动”中,坡头究竟点亮了什么灯?
从报道来看,坡头以“亮灯行动”为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员引领作用更加有效发挥、党员群众联系更加密切、农村社会治理更加和谐稳定,通过亮灯行动,点亮了党建引领的“航向灯”、基层治理的“照明灯”、经济发展的“致富灯”、服务群众的“满意灯”,初步呈现出“书记灯亮、百姓心安”的良好局面。
这一切转变,根本在于点亮了党员干部的“心灯”。“亮灯行动”,从表象来看是晚上机关大院的灯亮起来了,而本质上,更是党员干部心中的那盏灯亮起来了。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经典台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亮灯行动,“有灯就有人”,是一种“有我”的担当意识与“无我”的奋斗状态。
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当前湛江、坡头正处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与机遇叠加期,亟需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党员干部的“心灯”亮起、发光发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才能光芒万丈。
灯芯,是灯的发光体。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灯,靠的是担当尽责的星星之火。“亮灯行动”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于是,才有了撂荒地变良田绿野、角落处变生态车场、脏乱差变“小场景”等诸多生动实践。
灯体,需要不断注入燃油,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灯芯输送能量,保持光泽。在一个个“亮灯”时刻、一次次“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用初心之力源源不断地为“灯芯”注入能量,这是一趟坚持群众路线,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的初心之旅。灯亮起处问初心,守初心方能担使命。
期待“亮灯行动”能在大园区建设、大文旅开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有更多创新实践,也期待“亮灯”能与当下“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等理念有机结合,让其更有“时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