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湛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的出台,湛江新中考方案正式出台。此次中考改革有哪些亮点,又有何目的和方向?新改革下的考生将如何备考?为使社会和广大考生、家长更加准确理解《实施意见》有关内容,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新中考的若干新变化、新特点,以便于广大师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准备,让广大学生顺利求学、便利升学。
记者:我市中考改革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实施新一轮中考改革的工作部署,我市从2020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中考改革,即2023年中考使用新方案,2022年中考仍用旧中考方案。
为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我市的新中考改革将分阶段进行,首年会通过考试试点、公布题库、降低要求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首届考生的权益。
记者:我市中考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市教育局: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继续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政策,对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时间、考试方式、成绩呈现等作了清晰具体的说明。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模式,合理设置计分科目,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办法。三是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对招生计划编制和实施、自主招生政策、随迁子女中考政策等作了说明。四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评价内容和要求。
记者:中考改革后相比现行中考制度,有哪些变化?
市教育局:一是降低总分分值。实行新方案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总分从旧方案的940分降低到760分。新方案采用“4+3”模式,“4”指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00分)、体育与健康(80分),“3”指物理+历史(130分)、化学+道德与法治(120分)、生物+地理(90分)。
二是突出语文、数学是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地位。语文、数学保持旧方案的120分,各占总分的权重从12.8%提高到15.8%;将英语分值从120分调整为100分,占总分的权重从12.8%提高到13.2%,占比稳中略升。
三是提高体育地位。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为此,我市新中考方案体育分值保持旧方案的80分,占中考总分的权重由8%提高到10.5%。从2023年起,在原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的基础上,将增加考试选项,以满足考生多元化选择需要。同时,将适当降低评分标准,帮助考生适应。新的中考体育考试方案正在按有关规定流程制定,制定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是将物化生政史地中的3科设为等级科目。落实国家和省的“鼓励采用分数+等级或仅用等级的招生录取办法,强调全面性、基础性,提供选择和合理分流,避免出现分分计较的情况”、“要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在物化生政史地6科中,将3个科目设为等级科目,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优秀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并通过设置科目组,组内科目计分高低有别;等级科目采用等级赋分,能保持等级成绩的门槛功能,也能大幅减低考生因“一票否决”丧失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的风险。这样的设计基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尝试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五是增加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6科考试。这6科考试旨在促进学校开齐开足相关课程。其中,理化生实验操作采用“过程性评价+仿真机试”的评价方式。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采用“过程性评价+综合素养机试”的评价方式。首年会通过考试试点、公布全部题库、降低要求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首届考生的权益。
六是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参加普通高中学校录取要求综合素质评价达到C等级。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录取不设限制条件。
记者:新中考设置科目组的目的?
市教育局:一是将一些科目设为等级科目十分必要。现行的旧中考有10个考试科目,这些科目都以原始分数或原始分数的特定比例计入总分。新中考有16个考试科目,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鼓励采用分数+等级或仅用等级的招生录取办法,强调全面性、基础性,提供选择和合理分流,避免出现分分计较的情况”要求,以及“要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将尽量多的科目设为等级科目十分必要。
二是科目组是解决“哪些科目设为等级科目”的最佳方案。在物化生政史地6科中选择3科作为等级科目,一共有20种组合,相比指定等级科目,设科目组,由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来确定其等级科目,更加人性化,真正为学生减负,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减压聚力,减少被动学习。
记者:设置科目组合的理由?
市教育局:将物理和历史、化学和道德与法治、生物和地理进行两两组合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设等级科目的前提是要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发展,这一组合设计更加符合新高考方案的特点;二是结合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安排,生物和地理在八年级进行考试,其他四科的考试时间为九年级;三是科目组按照一文一理的原则,两两组合进行设置。
记者: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市教育局: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不把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为考生有效减负;在考试方式上,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新增6科考试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实行机试,降低考试操作的复杂度。
记者:探索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该如何避免学生偏科?
市教育局:这次改革有三个重要前提: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由于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所有科目考试,因此,所有科目都不能“不学”、“不考”。二是建立在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不仅所有科目“要学”、“要考”,而且都要达到“合格”甚至“优秀”。三是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并设科目组进行两两组合计分。既可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防止群体性偏科,又避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物理、化学和生物(纳入录取计分科目)中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低于每门科目总分的10%,引导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记者:这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什么新的要求?如何保证客观真实?
市教育局:依据《广东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形成学生在初中阶段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档案,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通过学生自我陈述评价、教师评语评价与重要观测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依托广东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对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地各学校建立健全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完善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规章制度等进行公示,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公示办法,既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与个人隐私信息,也畅通举报渠道,确保材料真实可信。
记者: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是如何计算的?
市教育局:具体如下表:
例:计算物史科目组成绩
考生甲的物理(含实验操作)90,历史70,则其高分科目为物理,计分为90*0.8=72,低分科目为历史,等级为B,计分为70*0.625=44,物史科目组成绩=72+44=116。
考生乙的物理(含实验操作)85,历史95,则其高分科目为历史,计分为95*0.8=76,低分科目为物理,等级为A,计分为50,物史科目组成绩=76+50=126。
记者:中考改革将会带来什么变化?
市教育局:第一,对学生来说,一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安排学习,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学习的热情会大涨,这样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以更大的拼劲和韧劲完成高难度的学习任务。二是要综合考虑个人的长远发展来安排学习。首先,把个人的目标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相结合,个人才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其次,掌握高校录取政策变化趋势,从2024年高考开始,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物理+化学”组合权重大幅度提升,几乎所有的理工农医类专业都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再次,从往年中考相关统计数据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全市中考科目原始分90分以上人数比例,具体如下表;三是要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学生不仅在教室里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学生学习的空间有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学习的方式由单一转变为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等多种学习,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第二,对老师来说,一是促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教学重心从注重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创新思维、分析能力、实验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上来。二是促进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教师要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综合运用观察、模拟、体验、设计、制作、加工、种植、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三,对学校来说,一是促进学校配齐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教师,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课。二是促进学校完善实验室建设,开展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教学工作;推动学校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严格实验教学程序和规范。
记者:如何保障“新中考”改革落地实施?
市教育局: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一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及时解决中考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调整完善。二是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中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考试招生领导体制和管理方式,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改革稳妥推进。三是完善条件保障措施,加强学校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加强考试条件建设,开展标准化考点建设,维护平安考试的良好环境。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及传统媒体等多方平台力量,认真做好考试招生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