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与信息时代相伴而生,集中反映了互联网发展、治理、运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明确部署,中央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勇于实践、锐意创新,我国网络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登高望远、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站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网络文明蔚然成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坚持举旗铸魂,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网络空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实践指导力、精神感召力。
要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做好重大主题策划,加强个性化、可视化、互动化传播,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理哲理,推动网上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要建强理论阵地。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各类理论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和应用,加强重点理论网站、公众账号、客户端建设,构建网上理论传播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成风化人,以健康向上文化塑造网络空间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蓬勃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我国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错误思潮、低俗文化、落后观念等在网上仍时有传播,干扰网络秩序、污染社会风气,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厚植文化土壤、弘扬新风正气,让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盈网络空间。
要弘扬主流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全过程,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要赓续红色血脉。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网上宣传,精心打造有创意、接地气的图解、动漫、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网民力量。
要饱含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网络文艺精品,不断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崇德向善,以良好道德风尚滋养网络空间
坚持激浊扬清,以综合治网管网净化网络空间
坚持强基固本,以社会共同参与守护网络空间
来源:《旗帜》2022年第1期
作者: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
原标题:《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加快网络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