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遏制虚假“种草笔记”

2022-02-19 10:11 来源:湛江日报

关月(霞山):虚假“种草”,当谁“韭菜”?

“种草”类似于“口碑传播”“好物分享”,它不同于“网红带货”,因为一般分享的都是“普通人”,所以往往能从“买家视角”切入,最能打动人心。

但随着“种草”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商家就找到枪手写虚假的“种草笔记”。那些“种草笔记”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亲测有效”“无限回购”“博主亲历”“YYDS(永远的神)”之类的字样,但你仔细看,却能从字缝里看出反反复复就是两个字:欺骗。

这些人顶着“种草官”之类的名头,却一心想着“割韭菜”,是得好好整治了。

笔者不时在抖音上看“探店”视频,就一次次被“种草”,又一次次失望。比如某个湛江本地的抖音博主,专门介绍霞山的各种美食。一开始,确实是下足了功夫,推荐的老牌牛骨汤店、藏在巷子里的牛杂店、花样最多的糖水铺,味道都很不错。几次“打卡”成功,笔者也就关注起这个“种草官”,跟着他“探店”。但可能是走红之后有了广告,他的“探店”开始“变味”。比如上个月他推荐某商场的一家所谓“网红螺蛳粉”,尽管视频里他一口接一口地猛吃,但从他脸部表情就可以发现,这恐怕没有他说的那么好,而且他介绍起来很“生硬”,像在背稿,这就有蜕变成软广告的嫌疑。为了验证我的直觉,就打开了评论区来看,果然,“在美团叫过,不怎样”“料不好粉不好吃汤也不好喝”之类的“怼”评获得了高赞,当然,也有“他家螺蛳粉真的好吃,无限回购,笔芯”“看到记忆流口水啦”之类的“捧场”点评,但至于是不是“请”来“捧场”的,就不得而知了。

如这一类“探店”,博主往往以分享为名,行打广告之实,取得一定收益的同时,却规避着相应的责任,足够圆滑,也相当可耻。有些博主甚至毫无底线,颠倒黑白,这样的“种草笔记”,其实不要也罢。

整治虚假“种草笔记”,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因为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之类的平台,就是用来分享与交流的,限制“种草”,就是限制交流,没有交流,那么这些软件又怎么生存呢?

所以要认清虚假“种草”,避免当“韭菜”,大家还是要靠自己。一个最常用又可行的方法,就是看评论区。而且,要尽可能地看“全部评论”。尤其是一些软件有带图评价的,就仔细看图中的细节。尽管不少图是加了“滤镜”的,但只要细心留意,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比如“种草”网红餐厅的,如果大家的评价都是菜品质量比较高,差评多是出现在服务方面的话,那还是值得去一试的。如果拍景拍人多于拍食物,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好看不好吃”之类的潜台词了。

米苏(霞山):口碑不能靠“刷”

吃饭前先翻翻“探店”、下单前先看看“返图”,本来没有什么购买欲,但看着那些“亲测体验”居然有了一点点动心的感觉——这就是一个“种草”的过程。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种草”到“拔草”,或许就是对某件物品好感度的最高峰。一旦拆开快递、见到真相,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原来并没有那么好”的感觉。

自从有了网购,“种草”就无处不在。本来一些商家为了东西还卖,“种草”就像打广告一样,哪怕属于“黄婆卖瓜”,也无可厚非。但如今竟演变成一条灰色产业链,聘专门的写手作虚假描述,推出各式各样“种草笔记”,这就十分无赖。

去年春节,笔者就遭遇了一次种草“翻车”的经历。每年过年前,我都会到一些测评类APP上看到哪里做头发好。这事关一年“开个好头”,而且想换个新形象,剪、电、染样样齐,往往要耗费几个小时,所以每年我都会货比三家,从效果、服务、卫生环境等方方面面去挑选。去年,恰好看到有一家高评分的剪发店,就在开发区某大型商场里。评论区里,那些“回头客”对店里的几个托尼老师花式点赞。但对于我这种经常逛测评软件的人来说,这些点赞看起来多少有点“套路”的味道,我自然是不信的。真正打动我的,是那一张张自拍照。尽管有“美颜”“P图”的嫌疑,但整体效果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所以,我决定花上1000多元,去体验一次“超级造型师”的手艺。

那天,去到店里一看,装修设计果然不凡,里面坐满了人,都在等。找到了预约的托尼老师,给他看了我纠结了许久的发型和发色,于是就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理想中“大变身”。但令我没想到的是,那个托尼老师给我剪了10分钟的头发后,就直接把电发、染发等后续步骤都交给了学徒,他自己就忙别人的造型去了。五六个小时的过程里,托尼老师只过来看了我两三次,给学徒交代一下要调的几种颜色和注意事项,就匆匆走开了。我顿时傻了眼,花了那么多钱,就只让这个所谓“超级”的师傅剪了10分钟头发?那我还不如去街边随便找个理发店就好了?但洗湿了头,不还得咬着牙继续下去。幸好的是,到了最后,托尼老师还是良心发现,来给我卷了一下发,让整个造型看起来很不错。我也当场拍了几张自拍,自己也确实感觉不错。

谁知道不到一个星期,那卷发的造型就定不住了,而且头发的颜色也跟当天染后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我顿时就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我不知道那个测评软件的评论区里到底有多少是“种草笔记”的写手,多少是为了兑换折扣的“满字扣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剪发技艺和服务态度这两方面,那家店铺和那个托尼老师,远远没有评论里描述的好。

口碑不是靠“刷”来的,“种草”也得讲规矩。希望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种草”行为,也希望那些测评类APP负起监管的义务。

编辑:陈广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