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掌握农业“芯片”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2-24 09:3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林无涯

2月22日,位于遂溪县河头镇罗宅村的瑞盈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脱毒红薯苗研发中心无菌室,架上的组培瓶内,一簇簇红薯苗吐着嫩绿的芽。 (2月23日《湛江日报》)

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

2月23日《湛江日报》刊登了两则关于种质资源的报道,令人眼前一亮:省内首家脱毒红薯苗基地在遂溪河头投产,技术人员像造“芯片”一样育种苗;“石斑鱼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人才团队落户雷州,为雷州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

像造“芯片”一样育种苗,并非夸张的说法。种子是农业基础,种质资源则是基础中的基础。遂溪河头镇罗宅村的瑞盈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研发脱毒红薯苗,解决了“传统的育苗方法难以避免红薯病毒的传续,造成红薯的逐代减产降质”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芯片技术”带动下,红薯苗实现从0到1、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突破。这也提醒着作为农业大市的湛江,要牢牢把握种质资源研发主动权,锚定关键的“卡脖子”技术,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为掌握农业“芯片”贡献湛江力量。

种业强“芯”,带来的成效十分可观。从“种田卖薯”到“育种卖苗”,红薯产业“芯片”有了“湛江制造”。脱毒红薯苗“目前市价达5元/株,且早被预订一空”。不仅种苗火了,脱毒苗种的红薯也火了,而且是还没种出来就火了——“创下了湛江红薯批量生产史的‘卖薯花’纪录,即红薯收获前,收购商便以每亩预付5100元的方式,包断收成”。发展种业、掌握“芯片”,湛江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从这两则报道中,我们还应该特别留意一点,那就是加快种质资源人才团队的引进与培养。要不断完善提升新型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要支持企业做好应用性研究和商业化运作,让实验室里的成果真正形成育种“生产力”、市场竞争力。目前,在雷州,已建成粤西地区最大的石斑鱼和金鲳鱼等重要海水鱼类的繁育种群,突破了石斑鱼和金鲳鱼等苗种的本土化规模化繁育技术。接下来,石斑鱼能否从金鲳鱼那里接过“接力棒”,成为湛江水产的新“王牌”,这支新引入的“石斑鱼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人才团队将扮演起决定性的重要角色。


编辑:徐卫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