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厚植立德树人沃土 湛江教育精彩“湛”放

2022-03-03 10:0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 记者龙飞腾 通讯员柯柏森

“这么高颜值、高大上的幼儿园,还是第一次见到!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我们上班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感谢湛江教育部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2月28日一大早,送孩子到幼儿园的李女士,脸上写满了震撼与激动。

当天,历经两年建设,位于坡头区申蓝宝邸小区的坡头区第一幼儿园(总园)正式开园。申蓝宝邸小区是湛江钢铁职工配套住宅,作为小区项目配套设施,坡头区第一幼儿园按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可容纳500多名幼儿。

“高颜值、高大上、高质量”——这个自带“网红光环”的幼儿园,是近段时间湛江市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也是湛江近年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湛江市始终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严抓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规范办学行为,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乘着党史学习教育、“双减”政策、“头雁”工程等东风,湛江教育忽如一夜春风来,呈现出了精彩“湛”放的喜人景象。

湛江第一中学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图为该校师生开展健美操比赛。市教育局提供

夯实基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我们搬进了新学校,有大操场、多媒体室、舞蹈室、实验室……这么美丽又时尚的校园,让我有一种在做梦的感觉。”在湛江经开区第五中学,14岁的雨桐对这个刚“上新”不久的母校赞不绝口。2021年8月,湛江经开区第四小学、第五中学同时“上新”,极大地缓解了周边适龄孩子上学的“刚需”。

曾几何时,“上学难”是不少湛江老百姓绕不开的烦心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民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浮现,城区学校的教室间间爆满,“一位难求”。

只有建好学校、增加学位,才能真正解决“上学难”“大班额”问题,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

去年,湛江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为实现普及普惠目标付出了极大努力。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中学环境优美的新校园。 记者刘冀城 摄

全年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7090个;建成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0615个;实现全市85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标,高质量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面对群众对增加学位的迫切需求,这是湛江去年交出的“答卷”。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理念一变天地宽,这与湛江教育系统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意识密不可分。

过去一年里,湛江教育系统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做到“应建必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师德建设、廉政教育融入其中,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使命。同时,实施“头雁”工程,组织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550名、省级示范班培训38名、市级培训200名。

“今年,‘新增城镇公办中小学学位3.2万个’被列为2022年湛江十大民生实事,我们将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扎实有序推进。”湛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3.2万个学位涉及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经开区、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的42个项目,年内将完成全部项目建设任务。

为推动“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在市教育部门“2022工作清单”上,一项项“硬核任务”占据C位,一批批“民生干货”琳琅满目——

●完成3个省“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和1个实验区项目;

●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不含购买学位)0.24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

●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4.98万个,新增普通高中公办学位0.04万个;

●加快湛江一中新校区、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建设;

●县(市、区)政府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着力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

●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

●制定我市特殊教育第三期提升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以上;

●完成区域内规范“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市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15%以内;市域、县域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占比达到85%;

●从2020年起,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

●深入实施“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建设湛江市“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一个分水岭,是判断一地教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主要标志。“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湛江在路上。

我市开展第三轮城乡幼儿园帮扶活动。市教育局提供

立德树人——让教育带来更多幸福感

“回家作业少了,不仅不用熬夜做作业,晚上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打打球、看看书、逛逛街,我觉得这样太好了!”梓豪是湛江市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说起去年秋季学期学校实施“双减”以来的新变化,他连呼“奥利给”。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堪称史上最大力度、最广范围、最大影响的一场“减负”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这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对中小学校发起的一场育人大考。市教育部门聚焦“双减”,打出了全链条全方位的“政策组合拳”,湛江教育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已开展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占比均达100%。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截至去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为96.88%;正常营业的147家机构全部建立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覆盖率达100%。

麻章区第二中学小学部学生在美术专递课老师的教导下,认真画画。市教育局提供

压减校外学科培训,让孩子们回归校园,孩子们能否学足学好?家长们能否安心放心?关键在中小学校能否“接得住”“接得好”。

瞄准“立德树人”目标,新的一年里,湛江教育“虎”力全开——

●深化“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成果,加强“四史”学习教育;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开齐开足体育课,提高“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

●聚焦校园足球“教会、勤练、常赛”和“八大体系”建设,推动学生普及游泳工作;

●开齐开足美育课,积极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持续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筛查、心理危机干预等重点环节上用力;

●加快推进教室照明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湛江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提升行动;

●加大我市红树林资源科普宣传力度;

●开展常态化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聚焦校内“提质”和校外“减负”,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

●对接落实广州市和相关高校对口帮扶湛江基础教育发展各项工作,接收支教校长教师不少于135名,派出跟岗校长教师不少于135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立德树人开新篇,源于湛江师资建设的持续发力。

去年,市教育系统把政治素质过硬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进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同时,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约4000名教师跨校交流轮岗。全市11所教师发展中心均挂牌成立并开展培训。大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和支教工作,维护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建立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当地公务员长效联动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

让教育带来更多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家长的幸福感,更应有广大教师的幸福感。

新的一年里,在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等“规定工作”的同时,湛江教育部门着力在教师“更有幸福感”上花心思。

——职业发展方面,加强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内涵建设,推进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

——临聘管理方面,确保临聘教师数量“只减不增”,临聘教师比例超过5%的地区,临聘教师数量要减少超过规定比例部分的20%;

——薪酬待遇方面,推进落实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公务员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在对公务员普遍发放奖励性补贴时统筹考虑义务教育教师规定;

——教研建设方面,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配齐配强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

……

一系列“暖心大礼包”,彰显着湛江让教师、教育更有幸福感、获得感的善意。

我市举办“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城乡一体化”课堂观摩培训活动。 记者刘冀城 摄。

创新推动——产教融合迎来全新发展

2月26日,“湛江4所高校新增8个本科专业”的话题冲上了本地热搜。

根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4所在湛高校共新增8个备案本科专业,其中大数据类的专业独占两席。这与湛江“三化三大”发展理念相契合,有望为湛江产业发展储备一批大数据专业人才。

对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产业;而对于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才。

与发达地区相比,湛江在产业人才储备上明显“捉襟见肘”,让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少了一丝信心和底气。

产业人才缺乏的痛点,就是教育工作的发力点。去年,湛江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同时,加快推进中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停止9所“小、散、弱”中职学校招生,7所中职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建设“双精准”专业12个。

另外,高等教育“冲、补、强”取得新成效。今年2月25日,《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安排2022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通知》发布,3所在湛高校名列其中,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入列“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岭南师范学院被划入“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3所高校共获得逾2亿元专项资金。

产教融合、以才促产,今年湛江计划在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扩容提质上“三箭齐发”。

第一箭,瞄准“做优职教”。推进职普融通,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合理规划我市职业教育布局。市辖区原则上不再举办职业教育,每个县(市)最多保留一所达到省重点职业院校要求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推动廉江、吴川和遂溪“四位一体”职教中心建设。推动民办职业教育规范建设。巩固中职招生规模,确保中职招生工作平稳、顺利完成。

第二箭,瞄准“产教融合”。提高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水平,推动职业院校与骨干企业组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索重点企业参与学校建设营运或专业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综合实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服务保民生、稳就业。

第三箭,瞄准“高校成团”。支持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加快广东医科大学新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湛江教育基地建设。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加快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华南师范大学与岭南师范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医科大学“组团式”帮扶。支持提升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支持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做专做强。

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湛江教育有望打出“三箭定天山”的气势。

确保安全——全方位编织校园防疫安全网

保障校园安全与健康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湛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学生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

去年,我市抓紧抓实抓细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教育系统3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在校师生新冠肺炎病例零发生。着力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健立健全防学生溺水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校车安全联席制度,全面整治校园周边安全,开展学校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国家安全、信访维稳和保密工作,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实现全覆盖,

今年,湛江将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到加强校园管理、加强校内聚集性活动管理、加强后勤保障和服务管理“三个加强”。同时,巩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4个100%”目标成果,推动校园最小应急单元建设,构建“公安巡防点面结合、群防群治辅助护学”校园周边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防溺水、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

“教育即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育人奋斗的目标。”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热切期盼,全市教育系统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编辑:吴文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扩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首根海上沉桩
  • 非遗项目式学习成果亮相“5·18国际博物馆日”
  • 百名中学生共绘“鲜美湛江”
  • 首航!湛江钢铁—越南海防国际班轮航线开通
  • 霞山区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
  • 港城大花萱草绽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