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驻足观望。
近日,记者在湛江市区平乐街道办平乐下社区的一巷道发现有一棵参天古树屹立在路旁。在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树冠泛翠滴绿,树干皮厚粗糙呈灰褐色,刚劲硬朗,记者目测树高约20米,树围约3米。树冠覆盖面积约半亩,古树被铁栅栏围着。细看挂在栅栏的两个小方牌,一个湛江市人民政府制作的,用鲜红字体标示“国家一级古树 见血封喉 湛江市人民政府2004年10月制作,树龄550年”,另一个是村民小组制作“禁止登爬”标示牌。
古树的“身份证”。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树,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树高可达40来米,胸径约30至40厘米。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枝干含有乳白色树液,有剧毒,如接触人畜伤口,可使接触者中毒引发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被称为“见血封喉”。以前,有的地方民众狩猎,把树汁涂在箭头上,以毒毙猎物。据说古时美洲的印第安人还用树液涂箭抗击入侵者。“见血封喉”虽然有剧毒,但其液汁经科学制作,于人畜却有许多药用功效。
粗壮的根茎。
据了解,“见血封喉”分布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而广东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现存活的“见血封喉”高龄者一般在300年左右。像湛江市平乐下社区这棵树龄567年,实为罕见。沿海地区由于狂风暴雨天气多见,“见血封喉”生长不易,一般都较低矮,而平乐下社区这棵古树却枝繁叶茂,高达20米左右,令很多植物科技工作者啧啧称奇。
特别的纹理。
被民居包围的古树。
年过半百的平乐下村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他在小时候常和小朋友在树下玩耍。由于大人叮嘱说树有毒液,不要攀爬,所以都没有哪个人受过树液毒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中午晚上还常在树下乘凉扯家常。几百年来,由于居民保护古树意识强烈,加上政府和村里挂牌保护,这棵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树虽然历经几百年风吹雨打,依然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