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零时,春雨淅沥。在湛江机场航站楼前,68辆在湛江机场集结的车辆整装出发,开启大规模转场序幕,有序驶往湛江吴川机场。(3月24日《湛江日报》)
3月23日18:55,春秋航空9C8896航班从湛江机场飞往上海,成为湛江机场起飞的最后一架载客飞机;
3月24日8:51,海南航空HU7043从湛江吴川机场飞往济南,成为湛江吴川机场出发的第一个航班。
湛江的新老机场,就在这两次起飞之中,完成了薪火交接。这不仅标志着湛江民航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也标志着湛江打开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更大格局。
都说机场是一座城市最深情的地方。这里有离别、有不舍、有一次次的擦肩、有一次次的相遇,最终背起行囊、揣着梦想,飞向不同的地方。这次在离别中待“机”欲飞的,是湛江。
3月23日《湛江日报》封面头条的一句“再见,湛江机场!你好,湛江吴川机场!”道出了湛江人的心声。湛江人对完成历史使命的老机场满怀谢意,也对接过接力棒的新机场充满期待——
新机场能否给正处于发展黄金机遇期的湛江,带来一个足以御风而上、乘“机”起飞的大势?乘势而为,湛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否一飞冲天,拿下“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机场搬迁打开空域“天花板”,中心城区如何实现崛起的“城市担当”;新机场带来空港经济巨大机遇,吴川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憧憬与挑战?
“舍不得说再见”,是很多人对有着69年历史的老机场的真挚情感。但城市发展,必须在“舍”与“得”之间做抉择。
随着城市发展,过去地处偏僻的湛江机场已置身中心城区。数次扩容优化之后,老机场的潜力可以说已经完全开拓完毕。这一“舍”,是为了更多“得”。
多方权衡,最终新机场选址吴川,这是一盘大棋的先手。新机场不仅以蓬勃的空港经济注入湛江、吴川,而且还会进一步将产业拉动效应、交通枢纽效应延伸到吴川,为坡头—吴川—廉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机场配套的路网建设以及高铁站接入,立体交通将放大新机场给吴川带来的红利,一个新地标、新引擎、新增长极正在加速形成。
告别老机场,霞山将进入“后机场发展时期”。机场转场后,将释放大量城市“增量”空间,打开空域“天花板”。随着广湛高铁湛江中心站(湛江北站)的进驻,老机场周边将崛起站城一体化的典范,除了交通上从广州中心城区到湛江中心城区的无缝衔接,“融入城市的枢纽”“轨道上的活力街区”“回归城市的机场公园”等规划同样“无缝衔接”,将打造出一座未来之城。
而从粤西乃至整个广东来看,更可见湛江在大棋局中的大格局。
区域发展,聚势而强,握指成拳才能聚起强劲动力。而在支撑区域发展的一众互联互通之中,交通一体化先行已经成为共识。新机场选址吴川,目光且放长远。从地理位置来看,新机场距离湛江中心城区的路远了,但湛江与茂名之间的“距离”却在拉近。交通连接的是城际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更值得期待的是,交通一体化将带来经济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湛江将携手茂名、阳江加快联动发展,共同做强做优做大沿海经济带西翼临海产业集群。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湛江有能力扛起更大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从前书信很远、车马很慢,而如今,飞机让各个城市都变得很“近”。有了竞逐广东第三大国际机场实力的新机场,那些关于城市的、个体的梦想,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新机场对于城市格局、城市地位的提升显而易见,也为湛江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带来了新机。紧紧抓住“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巩固和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势能,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湛江将乘“机”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