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接种疫苗好几天了,身体如往常一样,吃饭也香,睡觉也香,感谢党和政府。”近日,徐闻县龙塘镇干部到大塘村回访105岁老人苏君余时,亲属如是说。(据3月29日《湛江日报》)
当前国内疫情出现点多、面广、频发态势,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对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年多来,我市统筹各方力量,加班加点运转,始终将疫苗接种工作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推进力度之大、接种速度之快,让人由衷赞叹。
打赢这场战役,疫苗接种是道“必答题”,犹豫不得,越早越主动,越主动越安全,关键要彻底消除思想误区。于此而言,不仅要进行科普宣传,而且要实施案例教育,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喜闻乐见的方式,尤其要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既讲情理更讲科学,让理性战胜偏见,让科普跑赢谣言,使群众走出认知误区,打消心中顾虑,主动用今天的一“臂”之力筑就明天的幸福安康。在这中间,要始终坚持群众工作路线,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愿,通过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政策宣传与舆论引导,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要利用大数据比对清单,对未接种者点对点上门开展工作,面对面加强沟通交流,解疙瘩,消疑虑,营造“人人参与,个个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疫苗接种与疫情防控工作一样,都是在“跟时间赛跑”,是对基层治理能力是一次考验。或提供“母亲式”疫苗接种服务;或派出疫苗接种团队及医疗保障团队,开启“全程式”接种和“保姆式”医疗保障服务……这些好做法值得借鉴推广。一方面,操作要更严谨。从组织发动、信息登记、现场接种,到时间告之、安全提醒、应急处置,每个环节都要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环环相扣,紧紧相连;另一方面,服务要更周到。无论是微信平台预约,或是开展“送苗进村”、流动车进小区活动,还是安排专车、包车进行接送,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一步优化接种地点和时间,分类分策把高效服务下沉到群众家门口,积极开展“敲门行动”,打通“最后一米”堵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方便指数、满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