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
前往雷州支援的吴川医护人员们顺利归来
目前
60位“白衣天使”正在隔离酒店休整
出征前线、到一线支援
这是一次非常宝贵和难忘的经历
支援队中有各种身份角色和不同经历
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援助雷州的支援队回来后合影。陈玮琪 摄


“本次我们的队伍采用‘老将带新兵’的模式,‘老将’带队组成协作小组,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新兵’快速成长起来。”支援队领队康海英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她时刻以高标准、高要求去工作,作为领队,她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

支援队队员们正在从车上将行李搬下来。陈玮琪 摄
支援队在雷州结束支援后合影。

康海英提到,“刚到雷州,我们还来不及放行李就抓紧换上防护服,马上投入工作。虽然队员们来自不同医院,但是大家都很配合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谈到支援队的人员安排和统筹工作,康海英非常感谢队员们的配合,也为队员们的精神点赞。

支援队在龙门镇完成定点核酸采样工作后
队员们会骑着电动车到管控区去
为行动不便的村民进行上门核酸采样
做到不漏一人
队员们骑着电动车到管控区去进行入户采样。

本次支援队的队员们普遍年轻化
在其中,也有情侣组合的医护人员

“真的非常巧合,我们都没有约好,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也报名了。”队伍中的一对情侣笑着分享了报名经过和在雷州的工作经历,“我们负责信息录入,工作时很少交流,但我们工作的地点离得不远,抬头就能见到对方,这次支援对我们两个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共同回忆。”

队员们上门给行动不便的村民进行核酸采样。

支援队采用“老将带新兵”的模式
于是队伍里出现了许多
第一次到前线去的医护人员
护士何韵婵便是其中一位

“来雷州前,我们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授课,包括采样的注意事项、医疗废物的正确打包方法等等。”何韵婵分享支援经历时,谈到自己出发前心里也很忐忑,但是想到曾经吴川疫情时各方都来支援,这次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她的内心逐渐变得坚定。

除了“新兵”
许多“老将”的身影也出现在
雷州的抗疫现场

“冬妮是第3次跟我到前线去了,每次都非常积极,这次刚从吉兆湾隔离点出来,休整了3天,听到要去支援雷州就马上和我报名了,生怕我把她落下。”谈到得力助手蔡冬妮,康海英脸上带着笑,她对于蔡冬妮的工作也非常认可。

医护人员正在核验相关信息。
蔡冬妮拥有两个孩子
身为医护人员
她每次能放心到前线去
家人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但我的丈夫和父母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也鼓励我到前线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在支援雷州的那几天,我们每天都会视频聊天,看到他们,我工作都不觉得辛苦了。”蔡冬妮笑着表示。


支援雷州的队伍除了核酸采样人员
还有3位“大白”于5日凌晨3点半收到通知
便马上收拾东西前往雷州
这是负责PCR检测的检验技术人员
负责PCR检测的三位技术人员于工作后留影。


冼朝丽正在进行提取工作。
核酸检测的工作听起来挺简单
但是过程十分复杂
据介绍,在接手样品后
要经过拆包、编号、数据录入、检测等过程
而检测又分为加样、提取、点样、上级扩增
最后再出结果
检测技术人员正在点样。
“为了更快发布核酸结果,我们很少休息,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实验室中度过。”检测技术人员陈诗莹表示,在雷州的这几天,为了节约时间,她和肖慧(检测技术人员)都住在卫生院里,衣物无法及时清洗,当地的村民们会帮忙带回家清洗后再送回,她们非常感谢村民们的照顾。

辛苦你们了,各位“白衣天使”
一句来迟的——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