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年纪渐长,对家乡的思念愈加牵动着我的心。湛江是个好地方,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高铁站建成、新机场运行、湛江文化中心如火如荼建设……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也想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近日,记者在位于赤坎金城路的吴震寰美术馆对湛江籍中国当代艺术家吴震寰进行了专访。
吴震寰专心创作。记者 欧阳泽 摄
自学成才——
用墨鱼汁自制墨水练习书画
“雷州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红土地孕育和滋养了我!”
吴震寰出生于雷州市北和镇潭葛南村。他从三、四岁时,便开始自学画画和书法,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没有墨水,他便用墨鱼汁代替墨水;没有纸,便省下作业纸或到处寻找旧报纸;没有老师,便找各种途径自学。“我始终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一腔热爱引领着自己走上艺术的道路。”
青少年时,吴震寰便显露出出众才华,发表了许多文章。他读初二时写的一篇散文《清明的雨》,被选入全国中学生必读100篇文章辅助教材中,后被选入《感动中学生散文全集》。高中时,他在国内多种报纸、刊物上发表三百多篇文章,并被保送至汕头大学中文系。大学时,更是发表了700多篇文章……
大学毕业后,吴震寰先是在湛江市警察学校担任文化教官,这一当便是十年。在这期间,他继续在业余时间研习艺术,曾任湛江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震寰说:“参加工作后,我的社会接触面更广,对生活的体验愈发深刻,也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湛江是个搞艺术创作的好地方。这里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让人心静,而艺术创作恰好是需要静心思考和沉淀的。我对湛江有很深的情怀,家乡不仅养育我成人,更是孕育我文艺梦想与创作开始的地方。”
吴震寰作品。记者 欧阳泽 翻拍
“北漂”磨砺——
艺术大师“大国画论”引关注
2005年,吴震寰毅然辞去了“铁饭碗”,远赴北京开始了“北漂之路”,从此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吴震寰被誉为当代中国全才型的艺术家,其成就涵括了诗、书、画、文章等多方面。这些年来,他担任北京《当代主义》《前哨艺术》等杂志主编,任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执行馆长、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TREE国际当代艺术中心美术馆长、宋庄书法院院长、安徽合肥大地美术馆长、上海品伊国际艺术馆馆长等;在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报刊发表、被转载、连载的文学作品,有近400篇(首),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语言。
引人关注的是,吴震寰提出的“大国画论”。在吴震寰的大国画概念里面,从个人创作出发,立足时代和民族,走向全球,为人类艺术和世界人文历史作贡献。在敏锐清醒的感知和沉静追求下,他在艺术创作中把大抱负、大能力和大格局发挥得淋漓尽致,传承发扬中国文脉精神,不断推动大国画走向国际。
吴震寰日前在外地的个人画展《双双好》,也深刻体现了他的“大国画论”。《双双好》画展为解决艺术史发展角度问题而举办,以展示吴震寰的古典表现主义油画和水墨艺术为主。吴震寰的大国画融汇古今中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与世界相融。他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亮出古典表现主义的大旗,始终坚持家国天下情怀和中国文人特有的责任感、使命感,用作品扬国威,用实力走世界。
吴震寰作品。记者 欧阳泽 翻拍
心系家乡——
让文艺种子在故土开花结果
虽然常年在外打拼,但吴震寰一直心系家乡。每逢重大节日,他常回到湛江陪伴亲人,或与好友欢聚。几年前,吴震寰在首都北京结识了湛江河畔书院负责人吴文康,很认同和欣赏这位雷州籍老乡的文化理念,欣然同意回乡创办吴震寰美术馆并担任馆长,由吴文康任执行馆长,负责该美术馆的日常运营管理,为湛江传统文化教育和推广作贡献。
对于文化与艺术,吴震寰表示,把文化做好做实并非只停留于表面,“我想当文化艺术的传播者,责任重大。在不断地对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融合进行多方探索中,我认为艺术的本真就是做好自己,做最真诚的自己!”吴震寰有感而发,“希望通过吴震寰美术馆开展活动,与湛江当地艺术家以及文艺爱好者进行切磋交流,让文化艺术种子在湛江开花结果!”
每每谈及湛江,吴震寰言语间不断透露出对家乡的欣赏与依恋,话题也总绕不开“湛江”二字,湛江的变化,湛江的海,湛江的家,还有那段难忘的艺术成长之路……吴震寰始终心怀家乡,总是由衷发出感慨:“湛江是个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