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国家级非遗项目“湛江木偶戏”进校园

2022-05-24 11:16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罗观栋 邱苑丹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宣传能工巧匠精神,5月23日,廉江市安铺镇茅坡小学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湛江木偶戏”市级传承人余兴,到校园为师生举行非遗宣讲和木偶制作技艺展示。

首先,余兴对湛江木偶戏的传统艺术和历史渊源进行简单的讲述——湛江木偶戏是湛江市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其历史悠久,是融合表演、戏曲、雕刻艺术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木偶制作则包括六个工序,一是选材,二是打坯,三是雕刻镂空,四是雕刻五官,五是彩绘,六是装置机关。

茅坡小学负责人介绍,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湛江市木偶戏进校园”活动,目的旨在让校园成为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场所,让师生在校园里能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聆听其故事,观摩木偶的精湛技艺,同时也让师生领悟到非遗传承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掌握真本领、真手艺,将来为建设祖国作贡献。同时,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传承人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体验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唤起新一代学生对传统戏剧的了解和向往,激发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据悉,湛江木偶戏又称木头戏、鬼仔戏、鬼儿戏,是湛江市赤坎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它是融合表演、戏曲、雕刻艺术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是目前所知国内及世界范围内较少见的共生互融式的剧种现象,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人文生态研究,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湛江木偶戏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明万历年间,其分布于整个湛江地区包括当时所辖今茂名、化州、高州等地,影响人口广泛。它主要以杖头木偶为道具,以湛江本地方言为语言载体,以戏曲表演和说唱艺术为表现方式,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十分罕见的单剧种多方言即粤剧(白话和官话)、粤西白戏、黎戏、吴川话及厓歌共生互融的木偶表演艺术。


编辑:周子琪、吴文静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