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7日10时38分,迎来小暑。古人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小暑”谓,何难之有?倏忽温风至,良辰循流光而凝。庭院清荷香,美景在窗外肆意。入山驱溽暑,赏心赖灵蝉悦耳。心静自然凉,乐事为半日清闲。
小暑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过后、清风难觅
大地仿佛被热浪定格静止
二候蟋蟀居宇
暑气难耐
蟋蟀纷纷离开田野
躲到庭院墙角下
寻找一片难得的阴凉
三候鹰始鸷
地面气温太高
老鹰振翅高飞
开始在更清凉的高空
探索新的领域
“小暑时节吃什么?”
【饺子】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不过也有地方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
【羊肉】
江苏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莲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效果,适合夏天食用。一些南方地区还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
【鳝鱼】
民间有“小暑黄鳝寒人参”的说法。鳝鱼蛋白质、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较高。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绿豆】
夏天人体出汗多,体液损失大,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矿物质,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养阳气】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避暑气】
“热在三伏”,小暑时节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提醒】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养心】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保持心境平和。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指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专家推荐】
解暑汤:自制绿豆汤、红豆汤(或红豆沙)、酸梅汤、冰糖银耳雪梨汤等,这些都具有较好的消暑解渴、生津止渴的效果。
凉茶类:金银花茶、菊花茶、夏枯草茶、薄荷茶、茉莉花茶等凉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热体质、暑天易生疮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