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巡点的时候都听到黄红老师不厌其烦地让群众‘张大嘴,发啊……’,这个点有她在,大家都非常放心。”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卜淑娟说。
她口中的黄红正是在广东医附院核医学科工作了31年的技师,也是该院参与本次抗疫中年纪最大的医务人员。
在该院负责的霞山区友谊街道28个核酸采样点中,人流量最大就是汽车总站和新尚路的采样点,而黄红就负责新尚路的采样工作。
在新尚路采样点,每天采集核酸标本数基本达3千以上,从采第一位群众到最后一位,黄红都十分耐心地指导居民如何正确地配合核酸采样。
街道工作人员见到她长时间坚守在岗位上,总是心疼地劝她歇息一下。但她却“不听劝”,做完了自己任务,又主动帮助其他队员,让别人休息。尽管抗疫期间牙周炎犯了,她吃了消炎药,忍住疼痛,就又上了“战场”。
连日来,与黄红一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还有儿子周势涛。在附院教学部工作的周势涛曾在“0506”本土疫情中跟随支援官渡镇核酸采样医疗队一同出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此次是他第二次参与抗疫工作,却是第一次采样。
“在上一次的支援当中,我看到大量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特别受触动,所以这次当医院号召时,看到我母亲报了名,我也第一时间报了名。”周势涛说。
经过医院的集体培训,到达调罗村采样点后周势涛马上开始工作。手部消毒、取棉签、采样、掰断棉签、再消毒,每一位采样人员都需要不断重复这样一套动作。采完一位,马上重复同一套动作,再进行下一位,短时间内极高的密度,几个小时下来,周势涛的手都酸了。“从被采样到真的成为‘大白’,感受完全不一样,能为湛江抗疫工作作点贡献,我很开心。”
尽管支援工作十分忙碌,但并肩战“疫”的“母子兵”却没喊过一声苦和累,让大家深受感动和鼓舞。黄红每日也会抽空与周势涛通电话,两人彼此勉励。“这一刻我们是母子更是战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顺利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