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台风“马鞍”,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抓紧抓实抓细防御台风工作的通知》,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启动“平急转换”机制,迅速调度广大党员干部到一线集结,守牢安全防线。(8月26日《湛江日报》)
8月26日湛江日报报道了我市在防御台风“马鞍”中的“硬核”担当,其中两篇大通讯《“三项机制”平急转换 守牢防御台风“马鞍”安全防线》《平急转换筑起坚强“防风墙” “红色马甲”情暖旅客》里都突出了一个词——“平急转换”。
“平急转换”,顾名思义,就是“平”与“急”之间的转换。“平”,是“平常”状态;“急”,是“应急”状态。从“平”向“急”转换,既反映出了外部环境已从“风平浪静”向“风狂雨急”转变,又突出了应对策略需从“平常处之”向“当务之急”转变;既要求强化危机意识,随时可“平地起雷”,又要求强化系统观念,分得清“轻重缓急”。两篇大通讯所强调的“平急转换”,是湛江在“05·06”“08·04”本土疫情防控以及防御台风“暹芭”中不断完善的一套机制,与“双报到”机制、“大工委”“大党委”协同机制等搭配使用,迅速引导各方资源向一线集结,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关键点位发挥关键作用。在这次防御台风“马鞍”的过程中,“平急转换”机制再一次显示出了其独特作用与相对优势。
“平急转换”的核心关键,是“转换”。而“转换”的重中之重,在“动力”。好比一辆跑车,如何从平均速度进入“急行军”的状态?关键就在增强动力。而在防御台风“马鞍”等重要任务中,启动“平急转换”机制,就是为了激活“红色引擎”,把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的“动力”激发出来。
“平急转换”,是怎样把“红色引擎”激活、把“动力”激发的?
首先,是将思想认识提到最高。对于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平急转换”机制就如“开关”。这个“开关”一打开,党员干部就要充分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思想自觉,有不顾一切、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胸怀“国之大者”,以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率行动,把“初心”转化为“动力”。
其次,是将转换速度调到最快。居安思危,才能临危不乱;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从“平”到“急”的转换速度里,藏着平时的“绣花功夫”和应急的“实战方案”。在这次防御台风“马鞍”中,临时党组织第一时间在一线建立,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向一线集结,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动员优势,靠“速度”拼出了“动力”。
最后,是将责任链条拧到最紧。要让“平急转换”见实效,就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次的“平急转换”中,有关部门都会深入一线了解干部、考察干部,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激励,对不履职、不到岗、不担当、不作为严肃追责,用“责任”倒逼出“动力”。
“平急转换”机制非湛江所独有,但在湛江,以“平急转换”激活“红色引擎”的做法有其独到之处。梳理总结“平急转换”机制的“湛江模式”,很有必要、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