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重点研究解决六大技术难题

2022-09-03 08:4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张永幸 见习记者钟俊民 通讯员鲁振东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 受访者 供图

作为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面临至少六大行业性乃至世界级的困难与挑战。6大技术难点都是什么?相关单位是如何攻克的?

据了解,该工程面临的六大难题:一是复杂水情条件下江库水网构建与联合调度,二是云开地块多期次复杂蚀变风化带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三是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水压隧洞衬砌结构研究与设计,四是穿越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深埋隧洞多功能TBM研制与施工,五是大流量超大功率离心泵研发与应用,六是长距离深埋管道智慧运维与保障。

环北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刘元勋说,这些都是工程规划、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通过西江取水泵站、输水线路等将西江和高州、鹤地等大中型水库联通,环北工程构建起覆盖粤西4市13区县的超大型复杂水网体系。在庞大的水网体系中,取水区和受水区的降雨、径流存在时空差异,面对复杂水情,如何提高受水区供水保障,如何调配外调水与调蓄水库以达到水资源时空均衡目标,需要展开大范围、跨流域的江库联网联合调度研究,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

环北工程输水线路长约499.9公里,隧洞最大洞径8.2米,沿线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云开地块与滨海平原,隧洞高水压问题突出,其中高压隧洞HD值(工作水头与管道内径的乘积)达1420,为国内长距离大直径引调水工程之最。国内外类似工程建成案例极少,运行期如何控制隧洞受内压裂缝发展、防止内水外渗,检修期如何防止隧洞受外压导致结构失稳等,都需开展隧洞围岩稳定与衬砌结构相关研究。

“针对设计、建设、运维各阶段的重点难点,我们依靠科技创新,聚焦重大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充分论证,编制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科研纲要》。”刘元勋说,随着科研课题的全面开展,将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粤海集团组织到全国大型工程深入学习交流,实地踏勘工程全线,持续优化设计方案;多方咨询专业意见,做好技术储备和施工组织。

2020年6月28日,广东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方案,压实各项目标任务。为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工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从6大类、21项专题进行科研攻关。粤海集团同步组织专家技术团队,反复对工程干线和分工序工程线路进行查勘、交流。

中水珠江—广东省水利电力设计院联合体投入逾600人团队,挂图作战,日夜兼程,压茬推进各项工作循序落实,为加快可研成果收口,创造了国家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论证的“广东速度”。针对设计、建设、运维各阶段的重点难点,设计团队依靠科技创新,编制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科研纲要》,为工程设计方案及建设管理保驾护航。

目前,工程建设相关科研工作已全面启动,聚焦重大技术难题科研攻关。比如西江取水流量110立方米每秒,扬程162米,单泵设计流量22立方米每秒,单泵功率达48兆瓦,需研发制造世界最大的立式单级单吸蜗壳离心泵。

输水干线云开山隧洞单洞长64.48公里,最大埋深910米,属广东最长最深输水隧洞;输水线路穿越云开山脉及滨海地带,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蚀变风化、岩溶、宽大断裂等不良地质问题,隧洞衬砌结构设计、隧洞多功能TBM研制及施工面临较大挑战等。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