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万千科技工作者听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10月16日,为了准时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丁新原博士特意将当天早上的项目策划会提前到8点钟进行。
“那天我守着电脑从头到尾看了直播,这几天还搜索报告的文字摘要反复阅读。”丁新原特别关注报告里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阐述。“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党中央和国家把科技、人才和教育放在特别高的位置来对待。”
去年,丁新原博士毕业后来到湛江工作,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他说,湛江市出台了各项人才政策,湛江湾实验室也“视才如金”。他的研究方向,与湛江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项目,打造“红树林之城”非常契合,在这里可以施展所学。
目前,丁新原负责的红树林种养耦合项目正处于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需要每周深入红树林进行野外观测,采集数据。虽然要舟车劳顿、下海趟泥,但他依然乐在其中。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攻坚克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丁新原坚定地说。
10月16日,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熠在陆地上与同事一同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远在海上的钻井平台也同步响起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声音。海上的每一个钻井作业点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组织员工集中观看学习。
“当听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时,我备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黄熠说。
黄熠从1997年开始坚持在钻井研究工作一线,见证湛江25年来海油开采的变迁:从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到独立自主完成开采,实现技术独立以及装备国产化。其主导的高温高压固井技术,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为北部湾12亿吨页岩油开采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努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在‘卡脖子’技术难题中突破核心自主技术,形成行业独有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将技术牢牢掌握在海油人自己手中,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黄熠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一名育种人员,我深受鼓舞。”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罗青文说。
戴着草帽深入田间地头是罗青文的工作日常。曾被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带领团队攻关多个湛江主要经济作物的种苗繁育技术,特别是突破健康种苗的脱毒快繁技术瓶颈,实现种苗的工程化与规模化生产,可满足年产优质健康种苗1000万株以上的生产需求。
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罗青文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湛江在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上的优势,以菠萝、甘薯、火龙果、香蕉、甘蔗等湛江特色经济作物的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打造好南繁二线基地,形成集聚效应,将更多优良品种、创新人才聚集到湛江,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