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雷剧:入列“国遗” 焕发“新声”

2022-11-06 10:0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记者林艳芳 通讯员李玉茹 图/记者刘冀城

雷剧表演《雷韵昂扬》。

雷剧是雷州半岛的地方传统戏剧,经过历代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用80多种腔调,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雷剧的发展而言,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开启改制之路,从草根文化到登上央视舞台,从雷州半岛到走出国门……雷剧的保护、传承、发展翻出新篇章,迸发出了新的时代文化魅力。

守初心 入“国遗” 唱响文化自信强音

湛江被誉为“戏曲绿洲”,常年在民间演出的剧团就有200多个,年演出场次达2万多场。其中,雷剧就占了半数。雷剧是雷州半岛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2011年6月,雷剧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雷剧奠定了其广东四大剧种之一的地位。

2012年,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改制,更名为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剧团”),这艘至今行驶63年历史、传承和发扬雷剧文化的大船,向新时代扬帆启航。

唐金凤是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改制之时,她被任命为副经理。随后10年的改制之路,她见证了雷剧团面临的重重考验,其中人才流失首当其中。当初与唐金凤一起进团的15位同学,如今只有她一人留在市雷剧团的舞台上。

“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不管多苦多难,都要坚守住雷剧这个阵地,雷剧团不能散。这份坚守就是我们雷剧人的精气神。”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唐金凤感慨万千。正因这份初心与坚守,10年磨“一剑”,她终于成长为团长。通过雷剧人的坚守,让雷剧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走进大众视野。

2014年,在湛江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雷剧团申报的大型历史雷剧《岭南圣母》获得了省市精品扶持资金,并于2015年参加省艺术节。《岭南圣母》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斩获国家和省级多个奖项。宏大的场面、华丽的舞美、精湛的演技、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扩大了雷剧的“粉丝圈”,成为雷剧史的一座丰碑。

增强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创新性发展和传统雷剧文化。在公众的视野里,雷剧一直被视为草根文化,如今通过创新创作登上了大雅之堂,让人眼前一亮。

“观众们很惊讶,雷剧原来可以这么‘高大上’!这些年,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和政策的倾斜,点燃了雷剧的希望,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唐金凤希望通过雷剧培养湛江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进京城 出国门 匠心铸就文化精品

十年多来,在继承雷剧精华上,湛江雷剧根植本土,立足时代,创作精品剧目。迄今为止,雷剧在全国戏剧艺术戏曲界拥有其立足之地,成绩斐然。

2015年,《岭南圣母》赴京演出,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中的优秀剧目、优秀音乐唱腔设计、优秀表演等奖项,先后受邀赴香港、澳门等地区演出,并出国到法国、马来西亚、斐济等国演出。2019年,以扶贫为主题的现代雷剧《挖宝记》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谈及雷剧,唐金凤如数家珍道:“我希望雷剧能有更多机会能走出去,能作为推介湛江文化的一张名片。”

铜锣响,鼓槌落,古筝琵琶声,声声悠扬,一场好戏上演了。2021年7月3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雷剧《血焰》在湛江影剧院上演,讲述1927年前后发生在遂溪县海山村的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血焰》精湛的演技赢得好评如潮,展示了湛江本土文艺的独特魅力,深受群众追捧,以致一票难求。

今年7月29日至30日,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湛江市文联联合举办了“雷韵传声”雷剧名家收徒成果展演暨研讨活动,集中展示了林奋、曾成、曾健3位本土著名艺术家收徒传艺的项目成果,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装剧《梁红玉挂帅》《雷祖陈文玉》,也有新创现代戏《抓阄村长》《挖宝记》《血焰》等作品片段。此次展演同步进行网络直播,点击人次超过25万,成果丰厚。

育新苗 进校园 点燃传承薪火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戏曲进校园工作。近年来,雷剧团连续承办“戏曲进校园”活动,唤起青少年对雷剧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戏曲传承也当从娃娃抓起,培养未来的演出主力军。作为戏曲板块的主讲老师,唐金凤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们配合表演折子戏,学生们非常踊跃参与,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通过亲身示范,有的甚至爱上了雷剧。

为了能让雷剧后继有人,2016年雷剧界开展“名师收徒”,以老带新,让雷剧艺术薪火相传。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林奋收下唐金凤、何冬娟、吴辉、李美乔、蔡桂宁、戴雪丹为徒;雷剧名家、雷剧第一丑曾成收下黄桂、陈忠生、徐娇艳为徒;雷剧名家、二级作曲曾健收下欧志明为徒。去年曾成徒弟黄桂收下青年演员吴仁平为徒。如今雷剧团已经五代同堂,老中青队伍齐整,年纪最小的只有10来岁。

为抢救和传承雷剧传统排场和“绝活”,林奋与曾成创作了《闯寺·拷蛤》,把雷剧的“摆阵”“十八架”“吊绳”“跳椅”等高难度技巧程式动作揉入其中,目前此剧已成为雷剧的保留剧目,以后有望成为传承雷剧技艺的必修课。

2018年,在国家文化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市从基层选送12名雷剧学生,前往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学,开展为期6年的培训学习。通过学校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老师指导,欲培训出一批规范系统的高端雷剧人才,将雷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待这批学生毕业回湛,如何留住他们?这成了唐金凤常常思考的问题,她一直不遗余力地呼吁成立“湛江市雷剧传承保护中心”,规划建设集雷剧排练、演出、教学、办公、仓库等为一体的传承基地,希望我市出台实施规范雷剧市场的文件,发挥湛江市雷剧团及县级雷剧团的龙头引领作用。

守正创新 上“云端” 打造雷剧“云剧场”

近年来,随着国风潮悄然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包括雷剧。不可置否,新冠疫情对线下演出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特殊的挑战,让雷剧人开始把目光放在“云端”,线上线下相结合演出,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雷剧、走进线上“云剧场”。

2020年以来,雷剧团曾尝试与电视台、互联网平台合作,做雷剧的线上演出,希望更多人能足不出户观看雷剧,感受家乡温暖,让雷剧真正“活”起来。

非遗活化,离不开本地的传承发展,也离不开交流传播与创新。疫情期间,线下演出市场受到限制,借鉴全国其他兄弟剧种推行的培养剧种观众的模式,雷剧团尝试利用剧团的小舞台,寻求合作力量打造雷剧“云剧场”,借此扩大雷剧宣传、推动剧团人才成长。

“很多年轻观众通过新媒体成为我们的戏迷,这种新方式能让雷剧更好地走进湛江人民的心中、走到向全国。” 唐金凤说。

雷剧团积极“触网”,民间雷剧传承人及爱好者也走起“网红”路线。姑娘歌“歌后”符海燕、雷歌代表性传承人黄新等纷纷直播雷歌,勇破困局。他们运营公众号以及快手账号,以十分接地气的新方式,与网友互动交流,或与徒弟斗歌切磋技艺。雷剧文化形成线上线下“百花齐放”的局面。

正鼓响起,雷剧开场,一场雷州文化的展演已拉开帷幕,响彻新时代下的雷州大地。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保护中华白海豚  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 我市各县(市、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
  • 湛江市第33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圆满收官
  • 霞山区庆祝“五一”劳动主题展布展完毕
  • 麻章举办庆“五一”职工书画作品展
  • “心动公交站”亮相港城 打造湛江文旅新名片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