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记者 郎树臣 陈振园 视频/记者 吴文静 白迪文
湛江大道湖光快线互通。 记者 郎树臣 摄
大道如虹天地宽,逐梦前行筑坦途。
12月10日,备受关注的湛江大道已经通过交验,将于12月11日实现通车。该大道是湛江市首条以城市名称命名的道路,是继海滨大道、人民大道和椹川大道后第四条城市南北主干道。项目全程约22公里,除新湖大道平交路口外,其他互通立交桥不设红绿灯,双向12车道(按主8车道+辅4车道,最高限速80公里/小时),能有效分流湛江市南北通道的交通压力,对于保障市区畅通意义重大。
湛江大道经过霞山区、赤坎区、麻章区、遂溪县等四个县(市、区),途经31个村庄,直接惠及四个县(市、区)约240万群众。该大道通车后,霞山到遂溪将由原来的近一个小时减少到大约16分钟,大大方便市民出行,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
日前,在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大道项目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驾车进行了一番体验,提前领略了湛江大道的便捷和沿途的美丽风景,感受通车后将带来的新变化。
湛江大道湖光快线互通。 记者 郎树臣 摄
双向12车道平稳舒适,一路美景尽收眼底
当天,在工作车辆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湛江大道起点宝满村一路走访,穿越霞山区、赤坎区、麻章区到遂溪县,约22公里的主线路段已经完成建设,大道宛如一条彩绸,飞越于湛江市区之间。
一路上,双向12车道(按主8车道+辅4车道)的崭新沥青路路面平坦,视野开阔,最高限速每小时80公里。向前行驶,道路中央的隔离绿化带绿植郁郁,有浓郁的亚热带景观风情,一路美景尽收眼底。
车辆行驶在湖光快线立交时,其互通特大桥的路段侧面,状若波浪,仿佛微风吹过大海泛起的涟漪,而从空中俯瞰,型如“中国结”,湛江大道仿若一条巨龙,飞越于湛江市城区之间,可谓是平地架长桥,东西南北汇,
黑亮的沥青路面、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线、时尚的LED高杆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崭新的湛江大道就像一道悠长的滨海景观线,盘卧在港城这片红土地上。细叶榄仁、美丽异木棉、红花鸡蛋花、紫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一路各类花木交相辉映,让人赏心悦目。据了解,绿化工程结合了地域、人文特色等元素,坚持生态、艺术、节约理念,运用紫薇、凤凰、福木、三角梅、绿竹等50余种植物,打造层次分明、季相显著,四季有花香、步移即景换的景观大道。
湛江大道,道如其名,充盈着湛江元素。飞驰其中,一路“繁花”相送。道路两旁的路灯,设计成湛江市花紫荆花的样式。“紫荆花”两旁的“绿叶”则采用水滴款竹节造型,映射湛江依海而兴的特性。
夜幕降临时,湛江大道上一朵朵“紫荆花”第次亮了起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蔓延至道路尽头。置身其中,犹如坠入灯的海洋、花的世界。
湛江大道湖光快线互通。 记者 郎树臣 摄
主线无红绿灯,设9个互通出入口
对于市民非常关心的“大道从何处上”“去往何处”“沿途有哪些出入口”“车速情况如何”“有没有收费”“电动车和行人可否上路”等问题,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回应。
据介绍,湛江大道起点位于湛江市霞山区宝满村与省道S373相接,终点结束于渝湛高速公路湛江出口,主线全长约22公里。全线共设置互通式立交9座,主线桥8座、匝道桥16座、跨线桥7座、框架桥5座、人行天桥2座等。全程约22公里无红绿灯,双向12车道(按主8车道+辅4车道,限速80公里/小时),免费通行。大道规划有电动车和人行道,目前只有霞山和赤坎部分路段可以通行,全程通行待全线开通后(注:目前是主线开通)。
湛江大道湖光快线互通。 记者 郎树臣 摄
湛江大道西城快线互通。 记者 郎树臣 摄
湛江大道正式通车后,可从起点省道S373(湖光路)、湛江大道与新湖大道平交、百蓬路立交、湖光快线立交、西城快线立交、瑞云南路立交、南方路立交、金康路立交、国道G228立交、疏港大道立交、源水互立交A匝道桥交汇点上下湛江大道,霞山到遂溪大约只需16分钟。
湛江大道具体路线走向为:该项目起点在宝满村附近与省道S373相接,之后路线沿规划宝岭路向北延伸与新湖大道平交,之后路线由南向北布线。
湛江大道瑞云湖公园路段。 记者 郎树臣 摄
湛江大道瑞云湖公园路段。 记者 郎树臣 摄
湛江大道岭南师范学院路段。 记者 郎树臣 摄
湛江大道南亚丽都路段。 记者 郎树臣 摄
从森林公园大门东侧经过后,路线沿管道输油站和三岭山油库之间的空隙地带布线,在坛头坡村西侧下穿规划南岑路,之后路线从霞山工业园区东侧经过,连续下穿规划机场路和县道X669后,路线在白水坡村附近设置枢纽立交连续上跨湖光快线和西城快线。
之后路线继续向北,从部队某驻地和应急种子仓库之间通过并设置菱形立交与瑞云南路连接后,路线沿既有黎湛铁路西侧布置,经机电学校、坑排下村、技师学院、中医学校,至南亚丽都小区附近上跨国道G228,期间分别设置互通立交与南方路、金康路、国道G228连接。路线绕南亚丽都小区东侧通过后折向西北方,沿在建塘口疏解线铁路南侧布置,在水塘村附近上跨雷州青年运河和瑞云北路后,路线设框架桥下穿既有湛海铁路和在建塘口疏解线,之后路线从甘林村和南赤村之间通过,在渝湛高速连接线出口设互通立交与疏港公路连接,路线可通过该立交向南与S293共线约4公里,在S374与S293平交口接回既有S374线。
湛江大道与疏港大道交汇处。 记者 郎树臣 摄
为实现项目与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和源水大道的相互联系,该项目终点上跨疏港公路后,路线继续沿渝湛高速公路连接线改建约1.6公里,设计终点连接至源水大道,与源水大道主线相互贯通。
“现在从遂溪开车到霞山,要经过湛江市区,车多红绿灯多,差不多要一个小时。湛江大道开通后,我们回霞山只要十来分钟,真的太爽了!”市民陈先生家住霞山,目前在遂溪上班,对湛江大道的开通充满期待。
精品大道贯穿“三区一县”,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湛江大道项目是广东省第一条采用高速公路双标管理模式修建的一级公路,也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施工。
建设方中建路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湛江大道即将建成通车,体现了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务实高效,凝聚了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彰显着中国建筑的担当品格,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精心建设,湛江大道是伴随着湛江的快速发展蓄力而成。
湛江大道在建设中面临的难题众多。项目所在地原有的供水、输油、通信、燃气、涉铁、引调水工程和高压电路管线迁改等几百条城市管线交错纵横,涉及单位多,协调难度大。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靠前指挥,多次深入现场督导工程加快推进;市交通运输局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解决施工难题;相关责任单位全力支持,沿线各县、区大力配合,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排忧解难,掀起湛江大道项目快干热潮。
建设中,项目从临建工程、驻地场区、钢筋加工场、拌合场所到安全体验馆、试验室等方面都严格按照“双标”管理,运用BIM技术打造智慧工地,创新技术赋能精品大道建设。
项目将HET沥青混凝土高性能经济薄层首次运用到湛江大道瑞云路大桥。基于绿色环保,安全舒适、性能提升和资源节约等设计理念,该薄层具有抗高温、抗水损、抗老化、抗疲劳开裂、耐腐蚀以及抗滑耐久等优良性能,更适合应用于湛江高温、多雨、耐腐蚀的环境。此外,路面标项目部还坚持对交验路基“成型一段、接收一段、摊铺一段”,减少雨水对路基的侵蚀。
据悉,湛江大道项目是湛江市规划的“双环+十字+十八射”骨架路网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湛江大道将在市区西侧形成真正贯通南北、流通性强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系统,成为湛江市区标志性城市主干道,实现快速出城、快速上高速,使城市交通有效地与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外围道路系统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助力湛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