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湛江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2022)”榜单。湛江有两个城市新区榜上有名,是粤东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和入选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海东新区排名第41位,西城新区排名第52位。
城市进阶的机遇,总要在骨架拉开、格局打开中抢抓。湛江进阶的其中一个关键发力点,正是“海东新区”——
“上海看浦东,湛江看海东。”
2011年,第一次听说这句话时,就连湛江人都觉得多少有些一厢情愿。“海东新区,如何能与上海浦东相比?”那一年,在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建设海东新区被写入报告。“海东新区”第一次被湛江人所熟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再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无论是湛江本地人还是外来投资者,可能都会不禁“咦”地一声,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曾经的“一厢情愿”,或许真能变成“一鸣惊人”。
海东与浦东,不仅有着差不多的区位条件、美丽岸线,还有着相似度极高的“被嫌弃”的过往。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曾几何时的这番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原本上海浦西和浦东之间的差距。在当时的上海人眼里,浦西是城市,浦东是乡镇。一条黄浦江,切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边是繁华与舒适,一边是落后与艰苦。
在海东新区设立之前,其所在的坡头,又何尝不是湛江人眼中的乡镇?隔着一湾湛蓝,西岸的霞山、赤坎,早已成为湛江的经济、政治、教育中心。而东岸的坡头,依旧停留在“世界都是坡头圩大”的美好愿景里。
一切的变化,源于“海东新区”的横空出世。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海东新区列为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重点建设的新区之一;同年,《广东湛江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政府批复。2015年,《湛江海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3—2050)》出台。新生的海东新区,接连被寄予厚望。
放眼当下,湛江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承接“双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诸多叠加机遇。奋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海东新区依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进一步打开“一湾两岸、拥湾发展”的新局面,或许就能加快“湾”道超车。
海东,有着如浦东一般的“逆袭”潜能。
既于关键处落子,又彼此连接成势,区域发展才够“活”。近两年来,“连子成势”在海东新区表现生猛。其中一个缩影,是桥、空、铁的三大项目。
桥——调顺跨海大桥,2021年6月28日正式通车,是继湛江海湾大桥后湛江湾上的第二座跨海大桥。两条跨海大桥就如双臂,让湛江湾东、西两岸紧密相拥。
空——湛江吴川机场,2022年3月24日,湛江吴川机场首个航班顺利起飞。依托机场规划建设的空港经济区,与“邻居”海东新区同频共振,令人期待。
铁——广湛高铁,2022年12月21日,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成功穿越2500米海域,实现“穿海入城”,线路在坡头预留湛江东站。待其竣工,海东新区则又添新机遇。
“一张白纸好作画。”由于开发上的“后发”,因此海东新区可以参考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区架构来谋划一个全新的“新区”。从目前来看,海东新区在商务、金融、医疗、教育、科研、旅游等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发展潜力,不少规划更是“大手笔”。尤其是以湛江国家高新区海东园区作为“矢量发动机”,精准发展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在这片热土谱写“制造业当家”的新篇章。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当前,湛江正处于大发展、大提升的黄金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更需要海东新区砥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拿出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将期待化为行动,释放出更加强劲持久的“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