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中共湛江市霞山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高质量打造滨海魅力中心城区 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霞山新篇章

2023-01-18 08:2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陈纪臻 廖非凡

霞山海滨公园美景。记者 欧阳泽 摄

1月17日,中共湛江市霞山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湛江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今年各项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奋发进取,高质量打造海滨魅力中心城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霞山新篇章。霞山区委书记聂兵代表区委作报告,区长吴王铭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通读报告全文,定位精准,蓄势勃发。特别是在全省全市大局中找定位、寻机遇、谋发展,在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改革开放大局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增强历史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用好政策红利、塑造发展优势、建设港产联动、产城融合、港城相宜的滨海魅力中心城区,在服务湛江发展大局中赢得新空间、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一:

发展“力争上游、争先进位”

报告指出,霞山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经济、谋发展、促改革的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持续释放大抓项目、大抓经济、大抓发展的强烈信号,形成力争上游、争先进位的热烈氛围、升腾景象。

全区上下谋划推进经济建设的意识、思路、能力有了根本性转变。谋项目、抓项目制度机制全面优化。广湛高铁、湛江港拆装箱一期工程等74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坚持领导带头抓招商,拜访接待企业76家,签约项目16个、投资总额35.1亿元,到位资金46.1亿元,推动签约项目开工14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经济企稳回升、平稳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现代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 86.2%;产业园区提质提效,860亩扩园征拆工作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更加良好。文旅产业发展积厚成势,深化打造多层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山—城—海—岛—村”旅游布局逐渐成型,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岭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特呈岛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坚持在“简流程、压时间、减成本、优服务”上重点用力,梳理下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149项,建成全市首家纳税服务运营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不断优化“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全区“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89项,占比90.82%,办事成本明显压缩,服务质量明显增强。

精准高效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大力开展暖企服务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亿多元,新增减税降费4.88亿元,惠及商事主体2.9万户,支持粤海饲料公司成功上市,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588户,同比增长4.53%。企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霞山逐渐成为投资洼地、开放高地、发展宝地,看好霞山、投资霞山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创新驱动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积极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省级和市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完成43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区属企业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成功走出一条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霞山路径。

对外开放新格局蓄势勃发。大力优化升级开放平台,全力配合推动湛江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预验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霞山片区成功纳入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积极推进稳外贸工作,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落地应用,实现通关时间有效压缩、跨境贸易总收费有效降低,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二:

“共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报告指出,霞山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努力让霞山人民更多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牵引带动城市更新,坚持“领导带头、全员下沉”,举全区之力加压推进,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精准制定霞山创文十条措施,扎实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文明交通等三大专项整治,升级改造老旧小区289个,整治提升背街小巷138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3个街道、15个村居入选全市创文“红榜”,市容面貌干净整洁,文明新风渐入人心。

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民生保障网络更加牢固。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就业创业群众2439人,成功打造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1家,岭南社区获评全市唯一一个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优抚对象的生活补贴标准,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级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1家、街道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站)49家,覆盖率达100%。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霞山文化馆获评湛江唯一一个全国一级文化馆。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乡村风貌底色更具魅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投入各类资金约2亿元,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全部完成干路硬底化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基本完成,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特呈岛村、东纯村、岑擎村为试点高水平打造乡村风貌示范带,完成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14个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示范带动全区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关键词三:

“走实走好”现代化建设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霞山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在明确定位、对标先进、查摆不足中找准出发点、着力点、突破点,以坚实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准确把握霞山的历史方位,锚定发展目标,努力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中推进霞山现代化建设。霞山是中心城区,是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交通枢纽、医疗强区、教育强区、商务大区,是承接全市中心工作任务的“主力军”和全市城市扩容提质的“主阵地”。要在全省全市大局大势中找定位、寻机遇、谋发展,在融入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改革开放大局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增强历史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用好政策红利、塑造发展优势,坚持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划发展、打造产业、布局项目,更高水平建设港产联动、产城融合、港城相宜的滨海魅力中心城区,在服务湛江发展大局中赢得新空间、作出新贡献。

准确把握霞山的优势所在,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推进霞山现代化建设。霞山现代化建设有三方面成熟的条件,是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底气所在。

一是“港”。霞山临海而立,因港而兴。近年来,湛江港提质升级,湛江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霞山片区纳入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霞山对外开放能级显著提升,衔接重大国家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支点作用更加凸显。

二是“产”。霞山工业具备良好基础,临港工业园、华港小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霞山商贸繁荣,是全市商贸流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去年社消零增速全市第一;文旅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企业发展生态良好,活跃的市场主体、繁荣的市场环境为霞山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

三是“城”。正在建设的高铁新城是“五龙入湛”的核心枢纽,将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功能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势必发展成为霞山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点、重大动力源。

面向新征程,要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大局观念,树牢改革创新思维,全面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提升发展思路,敢于应对风险挑战,真正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

关键词四:

经济发展要“跳起来够得着”

霞山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结合霞山实际情况,完善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施工图,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体化、实践化、行动化。

综合各方因素,立足“跳起来够得着”,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5%。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霞山经济之“进”,更好支持全市经济之“稳”。

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突出制造业当家,确保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做好企业培育工作,大力发展“烟火经济”,加快打造都市型、生态型、智慧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确保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要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优化改革综合效能、深化区域合作联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以精细为要求,注重建管结合,确保城市发展更有颜值。要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着力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谋划布局七大功能区,持续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开展“乡村振兴提质年”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情系百姓,确保民生事业更有温度。要以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以更高标准推动绿色发展,以更大力度守住安全底线,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关链接——

数读霞山2022

预计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3亿元。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要求,初步安排能源集中供给配送项目等53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93.8亿元,推动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三期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天惠粮油物流等42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原嘉花园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

落实村(居)文明创建挂点包联包创机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6个,改造背街小巷138条、老旧小区289个,惠及居民超3.5万户。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 79 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资产 8460万元。投入约2亿元,加快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基本建成,村内道路硬底化128公里,新改建公厕37 座。成功打造特呈岛村、东纯至岑擎村2 条乡村风貌示范带,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4 个。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个、投资总额 35.1亿元,到位资金46.1亿元,推动签约项目开工14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岭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特呈岛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大力开展暖企服务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亿多元,新增减税降费 4.88 亿元,惠及商事主体2.9万户,支持粤海饲料公司成功上市,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 7588户,同比增长4.53%。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完成43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区属企业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

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就业创业群众 2439人,成功打造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1家,岭南社区获评全市唯一一个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全面提高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优抚对象的生活补贴标准,民生类支出达 15.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78%;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级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1家、街道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站)49 家,覆盖率达100%。

编辑:陈广灏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